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文体知识部分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二、论据的类型: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四、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五、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六、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准确、概括、严密六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指导考纲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考查重点:1.找出中心论点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的把握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三管齐下:①从内容上看,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②从句式上看,是一个明确的表态性的判断句,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的“我们要”、“我们应该”、“我认为”、“由此可见”、“可见”;结尾有:“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
③从位置上看,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出现的居多,中间较少。
还有的需要从议论的对象、范围、重点等方面着手加以概括。
如:《伯乐就是你自己》第一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二题,《不朽之盛事》第一题《人人可以创新》第一题2.论证方法,尤其是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
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跨段的情形。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如:《人民需要游手好闲》:文章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不朽之盛事》第三题《谈尊严》第三题3.某一论据的作用。
要注意区别是以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的。
《只追前一名》第四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三题。
4.某一句子的含义。
当然是指在文段中的特定意思,切勿自我胡乱发挥,有的可以从修辞方法上来分析,有的可从论证方法来分析。
《科学不怕挑战》第五题《不朽之盛事》第二题《人人可以创新》《人民需要游手好闲》第四题5. 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谈尊严》第二题,《交往的质量》第一题6.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如《只追前一名》第三题《交往的质量》第二题7.议论文开头的作用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但应注意区分好论点与论题: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
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论点是作者对说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个明确的表态性的判断句。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二题。
附:阅读篇目练习伯乐就是你自己赵锁仙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
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
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
”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
”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
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
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
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
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有删改)1、第②段引用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唤醒心中的巨人》中的话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3、第五段以一生等待伯乐的姜子牙作为范例事例,告诫人们————4.读完本文后,你发现自己的潜能了吗?你将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