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

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

无论是肿瘤的形成,还是肿瘤的转移,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早期都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或体征,即使不够明显,但也是属于可以提供早期诊断肿瘤的重要线索。

对于这些早期信号,应该及时发现并引起高度的警惕。

为了提高我们的客服人员在为顾客(患者)的服务过程当中能够做到专业化地去与顾客沟通,有效的取得顾客信任,我们特编制这份资料,供给大家学习参考。

(一)、肺癌(二)、直肠癌(三)、肝癌(四)、乳腺癌(五)、前列腺癌(六)、胃癌(七)、鼻咽癌(八)、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九)、非霍奇金淋巴瘤(十)、卵巢癌(十一)、子宫体癌(十二)、宫颈癌(十三)、食管癌(十四)、甲状腺癌(十五)、膀胱癌一、肺癌——概述: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随着吸烟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8:1。

城市多于农村。

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少数病人在40岁以下。

绝大多数的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称支气管肺癌。

肺癌是它简称或通常称呼。

肺癌的发病部位一般有以下规律,即右肺多于左肺,肺上叶多于肺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

根据肺癌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及弥漫型肺癌三类,其中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起源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位置弥漫分布于两肺者为弥漫型肺癌。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者是向临近的肺组织侵润性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绝大多数肺癌都属于恶性上皮细胞肿瘤。

根据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组织学上的大小和外观,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16.8%)和“非小细胞肺癌”(80.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有三类: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和大细胞肺癌。

鳞状细胞癌占肺癌的25%,通常起始于气管。

在肿瘤中常发现有空腔和细胞凋亡。

可以充分分化,鳞状细胞癌要比其他类型的癌生长的慢。

在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

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

由于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

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

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肺腺癌占肺癌的40%。

通常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

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

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

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大多数肺腺癌和吸烟有关;但在从不吸烟者中,肺腺癌也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

肺腺癌中还有一类,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又称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

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

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

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

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

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

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在女性从不吸烟者中很普遍。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Sclc也叫“燕麦细胞癌”,不太常见。

这个癌常在大的呼吸道(主要或分支气管)里并发展迅速,很快就长的很大。

小细胞里有神经分泌细胞颗粒球 (内含内分泌荷尔蒙的囊泡), 因此会和内分泌-副癌综合症有关。

虽然开始对化疗比较敏感,但最终预后效果不佳,通常远端转移。

小细胞肺癌分局限期和广泛期。

这类肺癌很大程度上和吸烟有关。

肺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

——高危预警:1.刺激性咳嗽、多为乾咳、呛咳,可有白色泡沫痰。

2.有时会出现血痰,常为痰中带血点或血丝。

3.胸闷、哮喘、气促。

4.发热。

5.消瘦、体重减轻。

6.胸痛,但定位模糊。

当癌瘤侵及胸膜、胸壁时,疼痛加剧,定位较前明确、恒定。

夜间明显,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

一般止痛药不起作用。

疼痛一般是癌细胞侵犯神经造成的。

7.声音嘶哑。

肿瘤侵及纵隔左侧,使喉返神经受到压迫,声嘶便产生了,但却无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其它症状。

8.出现局限性哮鸣音:为局限性哮鸣音,多为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9.上腔静脉综合症:包括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10.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11.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及上肢放射状灼热疼痛。

12.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13.吞咽困难: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

14.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15.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6.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

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7.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肥大、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精神异常等。

18.痰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19.胸部X光:通常可在X光片上发现。

20.CT: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大淋巴结及是否有转移,是肺癌诊断与分期的重要依据。

21.支气管镜:在肺癌的诊断方面非常重要。

22.B超或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准确性高达96%。

23.肝、脾、骨脑等部位的扫描检查:可检查病人是否有转移。

24.肿瘤标记物检测,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特有的化学类物质。

在人体正常时不存在,只有当细胞发生癌变时才会出现。

包括如下检测内容: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50(CA5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β2微球蛋白(β2M)/细胞角蛋白 19 ( CK19)片段(对于非小细胞性肺癌的诊断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标志物)。

二、直肠癌目前早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已经很不错。

按照美国统计数据,一期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二期的80%左右,三期的也有60%左右,但如果到了第四期,也就是晚期,比率就只剩下不到10%。

——概述:直肠癌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

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大肠癌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占60%左右)。

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有报道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位(前两位是肺癌及胃癌)。

早期症状可以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直肠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普遍认为与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直肠癌并非不可防治,实际上直肠癌也是最易自我筛查的病症,能早期发现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症。

其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美国研究表明,每年进行便隐血检测,可使大肠癌死亡率降低33%。

虽然大肠癌可防可治,但是实际上超过80%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调查显示,早期大肠癌术后存活率达90-95% 以上,而晚期则只有5%。

直肠癌分为1、乳头状腺癌:占 7.86%,癌组织呈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央为中心索。

根据生长方式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腺癌组织向粘膜表面生长呈绒毛状;另一种则为肿瘤深部腺腔扩大呈囊状,囊内呈乳头状增生。

乳头状腺癌预后较好。

2、管状腺癌:在直肠癌中腺癌占多数,占67.22%,癌组织呈管状结构,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①高分化腺癌,癌组织由大小不一的腺管构成,癌细胞分化较好,呈柱状或高柱状,排列整齐。

②中分化腺癌,癌细胞分化差,大小不甚一致、呈假复层,细胞核大,排列不整齐,常直达胞浆顶端。

③低分化腺癌,癌组织中仅见少量不规则腺管样结构,癌细胞分化差,多形性,大小不一。

核大,胞浆少,容易找到核分裂。

可形成不规则的细胞条索和癌巢。

多见于菜花型、溃疡型癌。

3、粘液腺癌:此型癌肿组织中出现大量粘液为特征。

粘液成分占全部癌组织的60%以上时,方能诊断为粘液腺癌。

以此为诊断标准,粘液腺癌占结直肠腺癌的10%~20%。

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最差,含有大量黏液,年轻者多。

又称胶样癌,恶性程度较高,术后易复发,预后差。

其中印戒细胞癌:细胞浆内充满黏液,细胞核偏于细胞一侧,似印戒形状,预后最差。

4、未分化癌:肿瘤内癌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团块状,呈圆形或不规则排列,细胞分化差。

不形成腺管状或其他组织结构。

5、腺鳞癌:腺癌与鳞癌见于同一肿瘤内,两种成分充分混合。

6、小细胞癌:癌细胞体积小,稍大于淋巴细胞。

癌细胞常呈紧密镶嵌状排列,胞浆少。

7、鳞状细胞癌:由鳞状细胞组成,癌肿呈结节生长破溃呈边缘隆起的溃疡。

——高危预警:通常来说,大肠癌头两年的复发率最高,因此病人需要每3~6个月就复查一次,这样的频率起码要坚持两年。

两年过后,可以改成半年一次,坚持三年。

检查内容有大便隐血检测、肠镜检查、胸片检查、血液检查等1、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2、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或脓血便3、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4、肿瘤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

5、肿瘤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6、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时,相应脏器可出现症状。

如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干咳、胸痛等7、肿瘤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8、肿瘤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

9、乏力、体重下降。

10、贫血11、肛门坠痛12、腹水13、肿瘤标志物检查:针对大肠癌的标志物主要有两个:CEA 及CA-199,特别是CEA,手术前的阳性率约为30%,术后复发时阳性率约为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