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国际形势综述(一)国际形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
此外武装冲突、气候变化、地质灾害、能源、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亦越加凸现,局部政治动荡与各种冲突问题还会继续存在,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挑战依然影响巨大。
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
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
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
俄罗斯推出“现代化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现代化”,改革以能源和军工等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国家的发展和振兴。
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
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发展中国家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一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阶段性改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
二是G20峰会正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之中,在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全球金融监管机制有所加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气候变化、发展等问题的全球治理进展缓慢。
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但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发达国家仍在推卸和转嫁减排的责任与义务。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表示将力争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但全球消除饥饿、贫困、疾病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进展远落后于预期,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
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
发达国家希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
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
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
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
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
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罗斯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然,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级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紧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
吉尔吉斯斯坦、泰国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不稳定因素增多,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严峻。
以色列袭击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
二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问题在国际议程中位置前移。
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
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
各方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期待上升。
三是传统军备竞赛更趋激烈。
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
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
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
国际军事竞争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战略边疆”拓展。
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加剧。
四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
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
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突出。
国际安全威胁日趋多样化,各种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综合性、突发性和扩散性增强。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一)我国外交政策与理念概括地讲,中国外交政策和理念就是两个理论:和平发展理论、和谐世界理论。
1、和平发展理论和平包括世界总体和平和局部和平。
当代世界和平问题,首先是指防止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爆发,也包括反对和制止局部战争、常规战争,以及针对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裁军活动。
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的手段和特点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美俄两国的核武器足够把人类毁灭若干次。
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掀起新一轮争夺高精尖技术优势的军备竞赛。
同肘,国际武器交易近年来持续上升,武器扩散特别是核武器扩散屡禁不止,这必然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
另外,国际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激进主义等也都已构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
冷战结束后,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呈现出向欧洲拓展且频繁发生、技术含量高而突发性强、性质复杂、破坏性大等特点。
总之,战争的因素并没有消失,因此,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防止战争。
维护和平的主要途径有: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发挥联合国在协调和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努力解决南穷北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发展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一般指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中心的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影响发达国家的发展,因而也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需发展,但阻碍发展的危机也十分突出。
第三,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
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
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
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诠释。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这条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
苜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尽管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同时,进一步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些论述和主张,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外交往和参与国际事务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创造性地拓展了我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思想.。
其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
千百年来,大国的崛起和强盛,往往都是和征伐、杀戮紧密相连的,这曾被认为是逃脱不掉的“铁律”。
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也认为,一个大国崛起,必将损害现有大国的既得利益,使既定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动,甚至引发战争。
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不走谋求世界霸权、侵略他国的道路,而是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从而走出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新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
同时,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实现各国和谐共处;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