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控制培训课程
当缺货损失费难于确定时,一般以用户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的百分比大小来衡量存储系统的服务质量,称为服务水平。
从缺货损失费角度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 越小,因而缺货损失费就越少。
14
三. 存储策略
从订货费、保管费、缺货损失费的含义可以知道: 为了保持一定的库存,要付出保管费; 为了补充库存,要付出订货费; 当存储不足发生缺货时,要付出缺货损失费。
❖ (S、s)制。这种策略是(Q、s)制的改进,需要确定最高库存量S及报警点s两 个参数。(S、s)制属于连续监控制。每当库存量达到或低于s时,就立即订货, 使订货后的名义库存量达到S,因此,每次订货的数量Q是不固定的。
❖ (R、S、s)制。这种策略需要确定记账间隔期R、最高库存S和报警点s三个参 数。(R、S、s)制属于间隔监控制,即每隔R时间整理账面,检查库存,当库 存等于或低于s时,应立即订货使定货后的库存量达到最高库存量S,因而每 次实际订购批量是不同的,当检查实际库存量高于s时,不采取订货措施。
8
一 物资存储系统的构成
1.存储系统的输出
将库存物资不断地发往需用单位,这称为存储系统的输出。 存储系统的输出方式(如图6-2)
❖ 间断式 ❖ 连续式
物资需求
❖ 确定性的 ❖ 随机性的。
9
2.存储系统的输入 库存物资由于不断地输出而减少,必须进行及时 补充,库存的补充就是库存的输入。
库存的补充方式
记录
计法
有关技术措施
网络或期量标准 生产报表等反馈 网络图及甘特图 信息
调度措施
精确度和粗糙度
检测结果
控制图,散布图 检修调整设备 和工装
本章主要学习有关库存控制的内容
6
2 物流系统存储控制
7
物资存储是物资流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物资存 储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存储控制的目的:使企业保有一定量的物资储备, 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并在生产活动中不出现库 存过多或缺货的现象。 ❖库存过多会增加库存管理费用; ❖库存不足引起缺货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订货费 ❖保管费 ❖缺货损失费
11
1.订货费
订货费:指为补充库存,办理一次订货发生的有关费用。
订货费包括订货过程中发生的订购手续费、联络通讯费、 人工核对费、差旅费、货物检查费、入库验收费等。
❖ 当生产企业自行组织生产时,订货费相当于组织—次生产所必须 的工装夹具安装、设备调整、试车、材料安排等费用。
/件*月或元/件*日) C2—每次订货的订货费(元); t一提前订货时间,如为零,表示订货后瞬间全部到货。
22
(2)建立模型
存储量变化状态图如图6-3所示。
图中存储量斜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在该时刻的库 存水平,每一个存储周期存储量的变化形成一 个直角三角形。
一个存储周期内需要该种物资Q=DT;
一个存储周期的平均存储量为1/2•Q;
2.单品种与多品种库存模型 将数量大、体积大又占用金额多的物资单独设库管理,即单品种库。 有些物资是多品种存放在一个仓库里的称为多品种库。
3.单周期与多周期存储模型 有的物资必须购进后一次全部供应或售出,否则就会造成经济损失,
这类存储问题的模型称为单周期存储模型, 有的物资多次进货多次供应,形成进货一供应消耗一再进货一再供
特点:前馈控制是在输出结果受到影响之前 就做出纠正,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有效。他克 服了反馈控制的迟滞性,便于决策人员及时 采取措施达到预定目标。
反馈控制是通过对运行过程输出的检 测,并将检测结果馈送回运行过程中 去,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 以获得预期的输出。
特点:反馈控制表现为时间的 滞后(事后控制)。如成本分析、质量 检查、财务分析等。
单位时间内的存储费用
Cz
1 2 C1Q
C2 D Q
单位时间内的订货费用
23
Cz
1 2
C1Q
C2 D Q
总费用
存储费用 订货费用
单位时间的订 货费随着订货 批量的增大而 减小。(反比)
单位时间的存 储费随着订货 批量Q的增大而 增大。(正比)
由图可以看出,存储总费用在某一个点的位置可以取得最小值。
利用微分求极值的方法可以求得最小值时的经济订货批量。
订货费、保管费、缺货损失费三项费用之间是相互矛盾、相互 制约的。
❖ 保管费与所存储物资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如降低存储量,缩短存 储周期,自然会降低存储费;
❖ 但缩短存储周期,就要增加订货次数,势必增大定货费支出; ❖ 为防止缺货现象发生,就要增加安全库存量,这样就在减少缺货损
失费支出的同时,增加了存储费开支。
12
2.保管费
保管费:存储单位物资在单位时间所需花费的费用。 (保管费只计入与库存物资数量成正比的部分,凡与存 储物资数量无关的不变费用不计算在内)
保管费率:每存储1元物资单位时间所支付的费用。
保管费包括:存储物资所占用资金的利息、物资的存储损 耗、陈旧和跌价损失、存储物资的保险费、仓库建筑物及 设备的修理折旧费、保险费、存储物资的保养费、库内搬 运设备的动力费、搬运工人的工资等。
3-3 物流系统控制
1
1 物流系统控制概述
2
一. 物流系统控制的概念
系统控制的目的是:在外部条件变化时,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保证系统目 标的实现。
控制:按照预定的条件和目标,对系统施加某种影响的行为。 物流系统控制:将控制理论应用于物流系统,将物流系统作为被控对象,
通过控制物流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以及通过反馈使物流系统达到人们所期 望的最佳物流效益。 物流系统控制的根本目的:最佳物流效益。 具体来看,对物流系统的控制要求:
20
一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该模型 适用于整批间隔进货、不允许缺货的存储问题。即某种物 资单位时间的需求量为常数D,存储量以单位时间消耗数 量D的速度逐渐下降,经过时间T后,存储量下降到零。此 时开始定货并随即到货,库存量由零上升为最高库存量S, 然后开始下一个存储周期,形成多周期存储模型。
存储策略:确定存储系统何时进行补充(订货)及每次 15 补充(订货)数量的决定就是存储策略。
1. 存储策略的常用概念
(1)订货批量Q。为补充物资向供货厂商一次订货或采购的数量。 (2)报警点s。当库存量下降到这一点时,必须立即进行订货的库
存量。
(3)安全库存量ss。为了预防和减少需求量和订货时间的随机性造 成的缺货,必须准备一部分库存,这部分库存称为安全库存 量。(又称保险储备量,只有当出现缺货情况时才动用安全 库存量)
❖订货方式 ❖自己组织生产
存储系统的输出(需求量)往往是外界提出的, 因而库存的输出难以控制和掌握,而库存输入的很 多因素则可以自己来控制。比如补充库存的时间以 及补充的数量等。 库存的控制主要针对输入环节。
10
二. 存储系统费用分析
费用是存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存储系统 必须按最经济的原则运行。 存储系统的费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4
三 物流系统控制的基本内容
库存控制。 是在企业系统运行中对量大、面广的原材料、零部
件、协作外购件等物料的控制。 产品成本控制。
包括原材料消耗、动力、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和各种 费用的有效控制。 工序质量的控制。
主要指产品在各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和成品的质量 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以及产品进度控制。
❖ 订货费一般说来与订购或生产的数量无关或基本无关。
确定定货费时,不能将搬运费、管理费等平均分摊到每一 件货物上去,这样,就使订货费和一次订购的数量有关了。
在年消耗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一次订货量越大,订货次 数就越少,订货费就越少,每年所花的总费用就越少。因 此,从订货费角度看,订货批量越大越好。
24
Cz
1 2 C1Q
C2 D Q
(6 1)
令一阶导数为0,得到:
dCz dQ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C1
应消耗,周而复始的形成多周期持点的存储问题的模型称为多周期存 储模型。
18
3 确定型存储模型
19
确定型存储模型:指需求不随时间变化的存储模型。
确定型存储模型的有关参数如需求量D、提前定货时间t是 已知确定的值,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稳定不变。(理 想情况)
实际上,只要我们所考虑的参数的波动性不大,就可以认 为是确定型的存储问题。
(2)定期订购制。即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间隔T(称订购周期)就补充订货 使存储量达到某种水平的存储策略。
常用的有(T、S)制。 (T、S)制库存控制策略需要确定订购间隔期T和最高库存S 两个参数。属于间隔监控制,即每隔T时间检查库存,根据剩余存储量和估计的需 求量确定订货量Q,使库存量恢复到最高库S。
一个存储周期的存储费为1/2 • C1QT; 订货一次订货费用为C2; 因此,一个存储周期内存储总费用为:
1/2 • C1QT +C2。 由于订货周期T是变量,所以只计算一 个周期内的费用是没有意义的,需要计算 单位时间的存储总费用,即:
单位时间内的存储总费用Cz=1/2 • C1Q+C2/T
将T=Q/D代入上式,得到:
17
四 存储模型类型
1.确定型与随机型模型 确定型模型:需求量D、提前订货时间t为确定已知的存储问题所构
成的存储模型。 随机型模型:需求量D、提前订货时间t二者之一或全部为随机变量
的存储问题所构成的存储模型。
在确定型存储模型中,又可分为需求不随时间变化和需求随时间变化两种类 型;同样,随机型存储模型也可根据需求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两类。
进货之间的时间间隔。
(8)记账间隔期R。指库存记账制度中的间断记账所规定的时间。
16
2.常用的存储策略
(1)定量订购制。泛指通过公式计算或经验求出报警点s和每次订货批量Q。 并且每当库存量下降到报警点s时,就进行订货的存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