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1.1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和范围1.1.1设计依据1.1.2设计原则根据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及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要求,本报告将遵循如下原则编制:(1)污水厂所接纳的工业废水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CJ3082-1999),不能达到此标准的工业废水,必须在厂内进行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厂。

(2)根据城区排水管网现状及规划确定排放原则,新建排水管道和原有排水系统相结合,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扬长避短,合理确定各排水收集系统的分区范围,恰当的区分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处理之关系,污水处理厂总体布局要求做到优化合理。

(3)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力,在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的前提下,确定工程的分期和适宜规模,使资金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4)工程设计中既要确保工艺先进、技术可靠、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实现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又要经济合理、节约能源、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操作管理方便、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和设备运行灵活,为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5)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妥善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在污水处理厂总图布置上采取先地面后空间的原则,力求布置紧凑,减少土方调运,充分利用每寸土地。

(7)设备选型上选用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养护简便的节能设备,并逐步实现科学自动化管理。

(8)污水厂的劳动组织、劳动定员、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1.1.3设计范围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近期工程规模为3.0万m3/d(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及与其相关附属专业设计),远期污水处理厂工程建成后总规模将达到8.0万m3/d,设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总变化系数1.45。

配套污水管网工程38公里(干管DN500以上)。

1.1.4设计采用的标准1.2地区概况1.2.1地区性质与规模呼伦贝尔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东北部。

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

全市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嫰江为界与齐齐哈尔相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长1723.82公里。

现辖1区、5市、7旗,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区,是一个以汉族为多数,蒙古族为主体,由33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聚集区,人口27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近50万人。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是国家发改委核准,自治区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

园区的建设重点和产业定位是充分利用呼伦贝尔煤电优势,大力发展煤电产业、煤化工产业、煤电冶炼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的发展思路定位是实施资源转换、打破行政区域分割,构建“一园多区”的新型工业园区框架,形成沿滨州线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对接的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产业带。

力争经过几年的建设,使园区成为资源转换、拉长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的平台。

目前初步规划了伊敏能源重化工产业区、大雁能源重化工产业区和谢尔塔拉产业区。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位于海拉尔牧场管理局谢尔塔拉种牛场施业区,规划面积39.7平方公里,距海拉尔区24公里,距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9.5公里,距海拉尔河5.1公里,距拟建的扎罗木得水库29.4公里,距301国道3.3.公里。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以呼伦贝尔市的煤、电、水资源及有色金属资源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企业界线,大范围配置资源,拉长产业链,扩展产业发展空间。

建设煤电、煤化工、煤制油、石油冶炼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集群,带动市能源重化工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为将呼伦贝尔市打造成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创造基础支撑条件。

1.2.2地区地理和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园区工业生产区地质构成简单、稳定,多为高河漫滩阶地地层,表层为薄层亚粘土,上部为厚2-4m的细砂,下部为砂卵石层,6m 以内为细砂、粉砂层。

地下水位在1.5-2.5m。

项目区地势呈现南高北低纬三路所在位置为南北方向自然地形汇水点,南北方向坡度为0.7‰~16.9‰(西侧较缓,东侧较陡),东高西低,东西方向地形坡度为0.6‰~11.2‰(北侧较缓,南侧较陡),东南部有一山丘。

园区生活居住区位于生产区的西南侧,生活居住区北端距生产区南端直线距离约1.6km,生活区地形平坦,东侧略高,南北方向地形高差不明显。

气象条件1、呼伦贝尔市气候条件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

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 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 000米;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多是黑钙土,适于发展种植业,形成以国有农牧业为主要成分的农牧结合经济带;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

以大兴安岭为分水岭,形成嫩江和额尔古纳河两大水系,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个。

呼伦贝尔市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山脊和两麓气候差异明显。

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年平均气温-5℃~2℃;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农区120~150天),林区81~90天,牧区115~124天),担日照丰富(年总辐射量在76 758千瓦/平方米以上,日照时数为2 500~3 100小时),利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缩短了生长期降水期集中于7~8月的植物生长旺期,且雨热同期。

2、海拉尔区气候条件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由于纬度偏高,远离海洋,加之大兴安岭的屏障作用,使湿润的海洋性气团的影响减弱,大部分时间受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

海拉尔采用呼伦贝尔市气候区划的标准,以日平均气温≤0℃为冬季,≥15℃为夏季,其余为春秋两季。

按照这个标准划分,4~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

春季多大风而少雨,蒸发量大;夏季温凉而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霜冻早;冬季严寒漫长,地面积雪时间较长。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海拉尔站观测纪录极值汇编(近50年):年平均气温 -1.0℃极端最高气温(2004.07.21) 39.5℃极端最低气温(2001.01.12) -42.9℃年均降水量 355.4mm最小降水量 273.3mm最大降水量 446.3mm年均蒸发量 1198.6mm年均最大蒸发量 1284.0 mm平均积雪厚度 10.24cm最大积雪厚度 39cm岛状永久冻土厚度 242cm多年平均风速 3.1 m/s风向 S海拉尔近地层主导风向为南风,200米高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风。

冬季风速一般较小,1月平均风速2.3米/秒,春季风速较大,4月平均风速4.6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23.2天,春季大风日数增多,平均12.6天,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4.1%。

夏季大风日数平均4.8天,占全年大风日数的3.8%,占全年大风日数的12.5%,冬季平均3.2天,占全年大风日数13%。

5月大风日数增多,平均为6.3天,最多年份达14天,12月大风日数增少,平均为0.1天,最多年份达1天。

历年最大日照时数为2818.3小时,冻融时间是10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中旬,土地冻结深度为2.8—3.3米(地下水位深的地方冻深大,水位浅的地方冻深浅),无霜期为110天。

1.2.3工程地质和水文(一)、地形地貌:地貌为波状高平原,地势较平坦。

(二)、地层:据钻孔揭示,地层由上至下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植物生长层 (Q4pd)①耕土:黑色,稍湿,冻结,富含现代动植物根茎,下部含少量粉土,工程性能较差,为工程弃土。

层厚为0.20~1.90m。

(2)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 (Q4eol)②粉土:黄色,浅黄色,稍密,稍有光泽,有摇振反应,干强度较差,韧性较差,属中~高压缩性土,局部含砂量较高。

天然含水量14.9%--35.0%。

层顶埋深在0.20m—1.90m,层厚为0.50m—5.70m。

工程性能较差。

③粉砂:黄色,浅黄色,稍密,稍湿—很湿。

>0.075mm的颗粒含量占74.6%左右,<0.075mm的颗粒含量占25.4%左右,局部夹粉土薄层。

成分为石英、长石。

透水性较好。

层顶埋深在 1.50~6.10m,层厚为0.20~3.70m。

④粉土:黄色,浅黄色,稍密,稍有光泽,有摇振反应,干强度较差,韧性较差,属中~高压缩性土,局部含砂量较高。

天然含水量17.1%--35.2%。

层顶埋深在2.10m—7.00m,层厚为0.30m—5.00m。

工程性能较差。

⑶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 (Q4al+l)⑤粉土:灰色,灰绿色,稍密,稍有光泽,有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土,局部含砂量较高,局部夹泥炭质土薄层。

天然含水量20.4%--34.1%。

层顶埋深在 4.40m—8.90m,层厚为3.90m—8.90m。

工程性能一般。

⑤1粉砂:灰色,灰绿色,稍密,很湿。

>0.075mm的颗粒含量占75.5%左右,<0.075mm的颗粒含量占24.5%左右,局部夹粉土薄层。

成分为石英、长石。

透水性较好。

层顶埋深在11.00~14.50m,层厚为0.20~1.90m。

⑥粉土:黄色,黄灰色,稍密,稍有光泽,有摇振反应,干强度较差,韧性较差,属中~高压缩性土,局部含砂量较高。

天然含水量21.1%--31.5%。

层顶埋深在11.80m—15.00m,层厚为0.70m—7.00m。

工程性能较差。

⑷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 (Q3al+l)⑦粉质粘土:褐色,灰褐色,上部可塑下部硬塑—坚硬,有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无摇震反应,夹粘土薄层,属中~低压缩性土,局部含砾。

天然含水量26.1%--37.4%。

层顶埋深在12.2m—21.m,层厚12.8m—未穿透该层。

(三)、地下水:钻探深度内未发现地下水,通过了解地下水埋深在50m以下。

(四)、冻土1、季节冻土:勘探区季节冻土标准冻深按3.0m考虑。

勘探区以季节冻土为主。

季节冻深内①耕土、②粉土③粉砂、④粉土具有冻胀性~特强冻胀性。

2、多年冻土:钻探深度内未发现多年冻土。

(五)、场地类别及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该勘探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区,须按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土的类型:①耕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在120米/秒;②粉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在130米/秒;③粉砂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在140米/秒;④粉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在110米/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