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

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

家长必读--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
抚养和教育孩子是家长的主要责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孩子的成长也不例外。

要想做好一个家长,首先要懂得自然人的成长规律。

1、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具有向多方向发展的可能。

孩子的潜能就象小树的枝杈,具有象多方向生长的可能,是家长的“不字教育法”,使孩子没能正常生长。

家长常常这样教育孩子:不要摊玩,不要看电视,不要打架等等,但不要之外还有多种选择,这时孩子尤其是小孩子就无从分辨了。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告诉孩子应当怎样做,什么是对的。

当你确定孩子的培养方向时,一是要注重孩子起初原始的倾向性,二是创造条件刻意培养。

千万不能以家长的理想让孩子去实现,这是对孩子严重的摧残。

2、父母的亲情是不可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大量的事例证明,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跟祖父母长大的孩子,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

还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将很小的孩子就送到寄宿制学校,没时间跟孩子沟通,经常用钱打发,这样就更危险了。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陪伴。

在陪伴中倾听,在陪伴中交流,在陪伴中沟通,在陪伴中理解,在陪伴中共赢。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象被关在黑屋子里,唯一透过来的光亮是父母的爱,是这爱让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

由于孩子天生的学习摸仿本能,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孩子仿效的榜样。

3、孩子的成长有其固定的程序,不可强求。

生命,就是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

像动植物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如:西红柿的幼苗期,在光照充分、营养完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良好等条件下,可培育出适龄壮苗。

过强的光照、过高的温度、过量的水分、过剩的营养等过分的呵护下反而会畸形生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份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既然孩子的成长有自然发展规律,那就要顺着它的“长势”让孩子自由而快乐地发展。

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它不能超越,只能等待,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

4、人本能地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当孩子发现自己做的事能给父母带来快乐,他就会努力去做。

当孩子做某件事获得了成功的快感,体内就产生了沿这一方向做下去的兴趣和动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千方百计使孩子快快乐乐地做事情。

不提倡用毅力去对抗情感,因为持久对抗的结果,情感最终会战胜毅力取得主动权。

5、好奇、自尊是孩子的本性。

在孩子的心灵中就冲满了好奇,所以他就要不断地追寻探究。

在追寻探究的过程中,成功和出错的几率是对等的,这说明孩子出问题很正常。

如果家长只许孩子成功,不许出一点差错,否则非打即骂,这种“强盗行为”的结果,把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泯灭了。


奇心、自尊心是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求新求异的原动力,一旦埋没掉,就像汽车没了动力,人类没了灵魂。

6、利己、任性是孩子的本能。

在人类群居的社会中,只有适当顾及别人的利益,自身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之一。

如果对孩子的这一本能不加节制任其发展,就很难融入社会更别说出人头地了。

利己、任性的调适,利他、宽容的培养一是使孩子在利他中得到成功的快感;二是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对孩子非正当要求不与理踩。

7、精神独立、生活依赖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矛盾。

孩子是社会的,是他自己的,父母对孩子有监护权没所有权。

孩子不是可以任意处分的财产,是精神上独立生活上依赖的个体。

由于经济上不能独立存在,所以只有委屈于自己的父母。

家长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精神上尊重他,经济上供养他就足够了。

8、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做父母的其实早就应该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会对他遇到的事情做出反应,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塑造自己。

正因为他们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当父母、老师对他施加压力,使他不愿意接受或使他不快乐的时候,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作为父母,责任是引导孩子,他们需要时时检查自己是怎样引导孩子的。

要正确引导孩子,应对他们有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如果发现他们想什么,就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每个家庭的教育也应该是唯一的,不能用别人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失败。

9、孩子是在经历中成长、经验中提升的。

其实,成年人也一样,不经历磨难、不经历风雨、不经历伤害,能成长吗?孩子的经历要从最基本的生活适应过程开始,慢慢拓展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中。

当孩子看到妈妈洗碗的时候,好奇地想试一下,可妈妈说:“你还小,洗不干净,快去写作业。

”,妈妈的这种“爱”其实是阻拦了一次孩子成长很好的机会。

每一件事、每一个经历都是教育孩子很好的契机,不通过亲身经历光靠大人的教诲每天坐在书桌前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孩子是在经历中成长的,多次的经历中总结出的经验将受益于终生。

10、赏识成就孩子。

未成年的小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

小孩子在无意识中按照父母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父母赞扬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

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结果使孩子越来越不好。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您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燎原之势,您嫌孩子写字不好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您就小题大做,无限夸大地表扬他,一定会有惊人的结果!”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关系中,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

其中,父亲、母亲的教育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家庭教育应该是持续性的、连续性的,不可一时关注一时疏忽。

问题孩子长大之后父母付出了别人几倍的努力仍很难挽救的情况时常能看到,父母抱怨孩子为什么这样
不听话,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说完全是父母的责任。

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找出问题或找出问题但并没有关注并及时的给于纠正。

当然,家长和孩子是一同成长的,到底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没有现成的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