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明确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能够从实验和理论的两个方面理解电阻定律,能够熟练地运用电阻定律进行计算。

2.理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意义,适用条件并能熟练地运用。

3.金属导体中电流决定式的推导和一些等效电流的计算。

4.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区别以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电阻定义及意义要点诠释:1.导体电阻的定义及单位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与电压、电流均无关。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之比叫导体的电阻。

(2)公式:U R I=. (3)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361Ω10k Ω10M Ω--==.2.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说明: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由于自由电荷在导体中做定向运动时,跟导体中的金属正离子或原子相碰撞发生的。

②电流流经导体时,导体两端出现电压降,同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③UR I=提供了测量电阻大小的方法,但导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均无关系,决不能错误地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④对U R I =,因U 与I 成正比,所以U R I∆=∆.知识点二、电阻定律1.电阻定律的内容及适用对象(1)内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l R Sρ=. 要点诠释:式中l 是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S 是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材料的电阻率。

(3)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要点诠释:①电阻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规律,是电阻的决定式。

②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

2.电阻率的意义及特性(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2)大小:RS lρ=. 要点诠释: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m ,横截面积为21m 的导体的电阻。

(3)单位是欧姆·米,符号为Ωm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

②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③各种金属中,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铜、铝,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纯金属的电阻率。

知识点三、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U R I=. 2.定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1)运用条件: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的纯电阻电路(不含电动机、电解槽、电源的电路)。

(2)注意事项①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都是对应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②欧姆定律不适用于气体导电。

③用欧姆定律可解决的问题:a .用来求导体中的电流。

b .计算导体两端应该加多大电压。

c .测定导体的电阻。

知识点四、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1.伏安特性曲线的定义及意义 定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纵轴表示电流I ,用横轴表示电压U ,画出导体的I U -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 在I U -图线线。

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图线斜率越大,电阻越小;斜率越小,电阻越大。

1k R=. 在U I -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

2.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 (1)线性元件: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具有这种特点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金属导体、电解液等。

(2)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如气态导体,二极管等。

3.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及特点 二极管在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1)二极管具有单向导向性,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电阻较小,通过二极管的电流较大;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的电阻较大,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很小。

(2)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电压的增大,图线的斜率在增大,表示其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减小。

【典型例题】类型一、电阻定律例1.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匀的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答案】161∶【解析】金属线原来的电阻为:l R Sρ=. 拉长后:'2l l =,因为体积V lS =不变,所以'2SS =: '''44l lR R S Sρρ===,对折后"2l l =,''2S S =,所以''/2''''24l l R R S Sρρ==⋅=, 则''':16:1R R =.【点评】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三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无论哪一个发生变化,导体的电阻都要发生改变,对本题对折前后和拉长前后导体的总体积均未发生变化。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I UR =可知,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们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B .由LRS=ρ可知,导体越长,则电阻率越大C .比较几只定值电阻的U I -图象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象是属于阻值较小的那个电阻的D .一金属丝均匀拉长后,再对折并联,其阻值一定不变 【答案】C【解析】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本身,与U 、I 无关,故A 错;电阻率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故B 错;由定值电阻的I U -图象的特点比值UI∆∆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I ∆相同时,U ∆小的阻值就小,所以C 正确;一金属丝均匀拉长后,再对折并联,长度和横截面积均发生变化,阻值不一定不变,所以D 错误.类型二、欧姆定律的基本应用例2.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A .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大? 【答案】2.0A【解析】解法一:由欧姆定律得00U R I =,又知00350.4U R I =-, 解得0 1.0A I =.又因为00022U U R I I ==,所以202 2.0A I I ==.解法二:画出导体的I U -图像,如图所示,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U 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I . 当035U U =时,00.4I I =-. 当02U U =时,电流为2I .由图知,00200000.40.432255I I I U U U U -===. 所以0201.0A,2 2.0A I I I ===.【点评】(1)用I U -图像结合比例式解题,显得更直观、简捷,物理意义更鲜明.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通常情况下R 与U 、I 无关,因而U UR I I∆==∆,用此式讨论问题更简明.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在A 、B 两端加一恒定不变的电压U ,电阻1R 为60Ω,若将1R 短路,2R 中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4倍,则2R 为( )A .40ΩB .20ΩC .120ΩD .6Ω 【答案】B【解析】设1R 短路前1R 、2R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U 、2U ,由题得24U U =,12U U U +=,123U U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123R R = , 所以:220ΩR =.【变式2】如图所示电路,当a 、b 两端接入100伏特的电压时,c 、d 两端为20伏,当c 、d 两端接入100伏特电压时,a 、b 两端电压为50伏,则123::R R R 是( )A .421∶∶B .211∶∶C .321∶∶D .121∶∶ 【答案】A【解析】当a 、b 两端接入100伏特的电压时,c 、d 两端为20伏,把电路看作图1,电路中有效电阻为两个1R 与2R 的串联。

由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的知识,由电压关系得:12:2:1R R =;当c 、d 两端接入100伏特电压时,a 、b 两端电压为50伏,把电路看作图2,电路中有效电阻为两个3R 与2R 的串联。

由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的知识,由电压关系得:23:2:1R R =;3R =联立两式得:123::4:2:1R R R =.【变式3】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3R =千欧,电压10U =伏,想使一个阻值为3千欧的用电器获得4伏特的电压,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应在( )A .位置AB .位置BC .中点处D .位置13P BP AB =() 【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分压电路,也是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电路。

设滑动变阻器与用电器并联部分电阻为R ,由串、并联电路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的知识:310V 4V3k Ω4V 3k Ωk R R R Ω--=⨯+,解得: 1.5ΩR k =.即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应在中点处.类型三、由伏安曲线进行分析计算例3.(2016 福建模拟)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 随所加电压U 变化的图线如图7-1-4所示,P 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在P 点的切线,PQ 为U 轴的垂线,PM 为I 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减小B .对应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11U R I =C .对应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121U R I I =-D .对应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 所围面积【解析】由图可知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 随所加电压U 变化的图线为非线性关系,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选项A 错误;根据欧姆定律,对应P 点,小灯泡的电阻应为12U R I =,选项B 、C 错误;对应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P =U 1I 2,也就是图中矩形PQOM 所围面积,选项D 正确。

【点评】随着电压的升高,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电阻越来越大,因此其电阻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变大。

举一反三:【变式1】两电阻1R 、2R 的电流I 和电压U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可知电阻大小之比12R R ∶等于( )A .13∶B .31∶C .13∶D .31∶ 【答案】A【解析】在I U -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图线斜率越大,电阻越小;斜率越小,电阻越大。

由1k =R可知: 10111tan 603R k ===, 2211313R k ===. ∴123133R R ==∶∶∶. 【变式2】如图所示对应的两个导体:(1)电阻关系12R R ∶为_____________; (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相等(不为零)时,电压之比12U U ∶=___________; (3)若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强度之比12I I ∶=___________.【答案】31∶;31∶;13∶. 【解析】(1)由图可知,11112Ω510R k ===; 22112Ω15310R k ===. 所以:123:1R R =∶.(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相等,则为两个导体串联,电压之比与电阻成正比:121231U U R R ==∶∶∶.(3)若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则为两个导体串联,电流强度之比与电阻成反比比:122113I I R R ==∶∶∶.类型四、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例4.如图所示电路,已知130ΩR =,215ΩR =,330ΩR =,460ΩR =,590ΩR =,A 、B 间的电压U 一定,求:(1)电键K 断开时A 、B 间的总电阻AB R 及1R 与2R 上的电压之比1U ∶2U 是多少? (2)K 闭合时AB R 与1U ∶2U 是多少?【答案】(1)12:2:1U U =,22.5ΩAB R =;(2)20.77ΩAB R =,12:5:4U U =.【解析】(1)电建断开的时候,电路相当于1R 与2R 串联,3R 与4R 串联,然后两组都与5R 并联,如图所示:1212301545ΩR R R =+=+=,3434306090R R R =+=+=Ω,12345123434512545909022.5Ω459090904590AB R R R R R R R R R R ⋅⋅⨯⨯===++⨯+⨯+⨯.两个导体串联,电压之比与电阻成正比:1212:30:152:1U U R R ===:.(2)电键闭合时电阻相当于1R 和3R 并联等效电阻再与2R 和4R 并联的等效电阻串联,最后与5R 并联,如图所示:131313303015Ω3030R R R R R ⋅⨯===++,242424156012Ω1560R R R R R ⋅⨯===++,12341324151227ΩR R R =+=+=,1234512345279020.77Ω+2790AB R R R R R ⋅⨯===+.两个导体串联,电压之比与电阻成正比:121324::15:125:4U U R R ===.【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解决好根据题意画出等效电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