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简况1 任务来源《露天煤矿运输安全技术规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4年下达的计划项目,计划号为2014-MT-10,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 任务来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源起草单位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起草小组对本标准进行起草,起草人员主要为缪海宾、韩猛、王振伟等人。

3 工作简要过程3.1 成立起草工作组,编写讨论稿本标准于2014年9月成立起草工作组,2014年12月完成工作组讨论稿。

期间,起草小组成员通过调研、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5次内部讨论,3次专家讨论,于2014年12月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3.2 征求意见阶段2015年1月开始征求意见工作,在此期间起草小组共进行3次内部讨论,1次专家讨论,邀请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延寿等专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相关意见,并加以修改,于2015年4月向全国典型露天煤矿、科研等单位17位从事露天开采和边坡稳定性研究与工作的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

3.3 形成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回函单位17家,提出意见单位7家,修改意见总数20个,起草小组讨论后采纳20个,未采纳0个。

起草小组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加以修改,于2015年8月向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提交送审稿。

3.4 审查阶段2015年8月27日~28日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在沈阳召开该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了该标准。

3.5 报批起草小组按照审查会专家意见完成了标准送审稿的修改,修改意见总数5个,采纳5个,未采纳0个,于2016年1月18日形成了标准报批稿。

3.6 报批稿再报批审查2019年12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煤炭行业标准审查会,审查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总数6个,起草小组成员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进行6次内部讨论,1次专家讨论,采纳意见5个,未采纳1个,于2020年1月14日形成了标准最终报批稿。

4 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我国大型露天煤矿迅猛发展,特别是一千万、二千万以上吨级露天煤矿的建设与生产对装、拉、翻不同采矿工艺下的不同生产环节的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露天煤矿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是一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计划制定这类系列生产环节安全技术标准,试图迈出第一步。

本标准在煤炭行业标准中属首次提出并制定,露天煤矿生产环节运输安全技术又涉及各种开采工艺、不同开采装备、不同地质矿产条件、不用矿型,因此随着标准的执行与我国露天煤矿边坡稳定研究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以适应露天煤矿特别是大型露天煤矿发展的需要。

二、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正文内容共分7章。

第1章规定了标准的范围;第2章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为有关术语和定义;第4章为露天煤矿运输安全一般规定;第5章铁路运输;第6章公路运输;第7章带式输送机运输。

(1)一般规定4.1 露天矿的运输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开采规模和范围、开拓方式、采装设备类型及气候条件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我国露天煤矿分布广泛,开采条件差异大,因此运输方式宜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单一运输方式或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组合。

4.3 铁路线路划分为固定线路、半固定线路和移动线路。

根据线路使用性质和年限,露天煤矿铁路线路划分为固定线、半固定线和移动线,固定线指服务年限大于3年的线路,包括站场和地面干线;半固定线指移设周期或使用年限等于或小于3年,大于1年的线路;移动线指移设周期或使用年限等于或小于1年的线路,包括工作面采掘线和排土场翻车线。

(2)铁路运输5.1.1 铁路附近的建构筑物和设备接近限界,应符合GB 50090相关规定。

桥梁、隧道应按规定设置人行道、避车台、避车洞、电缆沟及必要的检查和防火设施,立体交叉处的桥梁两侧应设防护设施。

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可以理解为安全警戒线,它是为了保证机车车辆安全顺利地在铁路线上运行,无论通过桥梁、隧道、天桥或靠近线路的房舍、站台、信号设备等,均应安全而毫无障碍,不使机车车辆及建筑物受损害。

建筑接近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为了使机车车辆安全通过,规定在此断面内,除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直接相互作用的设备(如车辆减速器、接触网、脱轨器等)以外,其他建筑物和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

靠近铁路的建筑物及设备,凡与本铁路运输无关的,均应在界外修建,以保证行车安全以及这些建筑安全。

5.1.3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装卸线坡度的安全要求。

铁路线尽头设置安全车挡与警示标志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司机和调车指挥人员了望线路终端或车挡位置,防止机车车辆脱轨或撞向车挡造成事故。

按规定后面还应留有不小于15m的安全距离,在安全距离内不应有建构筑物和设备。

有的矿山曾发生过在尽头线取送车时,由于没有控制好速度,车辆冲出车挡,撞坏尽头线后面的设施的事故。

5.1.4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吊车作业的安全要求。

为保证铁路轨道起重机在坡道上安全作业起见,现场常采取以下措施:1)当坡度大于4‰而小于6‰时,用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在坡道下方采取止轮措施。

如在曲线上时,止轮器应放在内侧轮下。

2)当坡度大于6‰时,采取上述措施还不够,故强调在坡道下方用机车或列车连挂。

用列车连挂是当接触网停电时,电力机车已越过停电区域的区分器;如用蒸汽机车或内燃机车单机连挂或带列车连挂,可防止轨道起重机溜走。

5.1.7 计算线路通过能力和确定生产设备运输数量时,应考虑矿山运输机械化程度,选择不均衡系数1.10~1.15。

由于各生产环节存在相互联系与制约,加之交接班、线路养护、机车与线路及架线故障、停电、组织管理水平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线路通过能力不能充分利用。

根据上述情况,为生产留有余地,应考虑线路利用系数。

5.2.1 限制坡度是铁路运输重要的技术标准之一,其对线路的工程投资和运营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一经修建就不易改动。

因此,应根据开拓运输方式、机车车辆类型、运量等因素,并考虑充分发挥采掘、排土设备效率,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我国部分露天矿山的限制坡度见表1。

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是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其与线路等级、行车速度、地形条件、工程投资、养路维修、运输设备类型及矿山工程要求等关系密切,特别是钢轨磨耗和线路养护工程量以及运输成本随曲线半径的减少而增加。

因此,合理地选用曲线半径,以使曲线半径既能适应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工程量,又有利于养护维修,满足行车速度和设置建筑物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只有在受条件限制时,才可采用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

表1 我国部分露天矿山的限制坡度5.2.4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道口的安全要求。

道口位置选择,关键是视距。

据统计,在无人看守道口处发生交通事故,因行车视距不够造成的高达30%以上。

机动车驾驶员对道口的侧向视距长度,取决于机动车通过道口的时间及列车运行的速度。

列车速度愈高,要求机动车驾驶员的侧向视距愈大。

列车调乘人员对道口的视距要求更与列车运行速度有关,这是因为不同车速的制动距离是不同的。

对道口的视距要求可参照GB 6389《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确定。

站内不宜设平交道口,是参照GB 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GB 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规定:“不应将道口设置在铁路线群、道岔区和调车作业繁忙的线路上。

”这是因为铁路线群、道岔区和调车作业繁忙的线路,一般铁路占用时间较长,道口设在上述地段,大量的机动车、行人等通过或抢过道口,会严重干扰调车,行人和车辆发生碰撞的机会增多,容易造成事故。

5.2.6 列车在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紧急制动距离应为400m。

列车制动距离是指列车于使用制动前以最大规定速度在限制下坡道上运行,由开始使用紧急制动至列车完全停止的最长距离,原煤炭部门统一规定为400m。

限制下坡道是指在规定的列车重量下,列车运行速度受闸瓦压力限制的下坡道。

5.3.5 装车或卸车线应设在平道或坡度不大于 2.5‰的坡道上;对有滚动轴承的车辆,坡度应不大于1.5‰。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装卸线坡度的安全要求。

装卸线设在平道上时,装卸时的安全才有保证。

在坡度超过2.5‰的线路上推动滑动轴承的车辆,容易造成车辆溜走事故。

因此,如果限于各种条件,装卸线必须设在坡道上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如拧紧两端车辆的手闸,止轮器、防溜枕木在坡道下方牢固地固定车辆、防止车辆溜走,以保证列车安全。

5.3.6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铁路调车作业的安全要求。

一般矿山铁路具有站线坡度大,有效长度短,曲线半径小等不利因素。

如在同一线路的两端同时调车,易造成撞车事故。

因此,禁止在同一线路两端同时进行调车作业。

线路上停放的车辆,一般无人管理。

如果车辆是停放在纵向坡度大于2.5‰的线路上,一旦遇到大风或邻线行车震动等外力作用,易使车辆溜车而造成严重后果。

(3)公路运输6.1.2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道路设施安全规定。

1)设置防护堤是为了防止汽车冲出路面.而发生翻车事故。

弯道等处,还应设置转弯标志及警示牌。

2)最大纵坡是为了使卡车按一定速度在该坡道上行驶的设计控制值,是一般情况下的极限值。

生产干线是运量集中的地段,也是整个露天矿的咽喉。

为使这类道路有较大的通过能力和较高的运输设备生产效率,要求道路的平、纵面应有较好的技术条件。

为此,规定最大纵坡值不宜超过8%。

生产支线运量较小,为此规定最大纵坡值比生产干线增加1%。

纵坡加大对重车下坡运行将带来安全隐患,为此规定重车下坡地段,最大纵坡相应减少1%。

6.1.3 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应按所用车型的最小转弯选取,或按表4确定。

露天煤矿运输道路平面圆曲线宜采用较大半径,以提高道路使用质量。

根据国内外生产设计经验,表4规定了生产干线和生产支线最小平面圆曲线半径值。

6.1.4 本条是根据GB 51282中5.3.14条款,将路面加宽的条件由“公路平曲线部分在半径小于200m时”更改为“公路平曲线部分在半径小于250m 时”。

6.2.1 矿山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各地段行车速度,并设置路标和限速标志,在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应限速行驶,行车速度一般不应超过40km/h。

本条是关于露天矿卡车行车和运行速度的规定。

因为矿区地形条件复杂,弯角多,有效视距短,如果车速过高,很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

所以露天矿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如行车密度,视距条件,线路条件,制动情况等来限定卡车的行车速度,行车速度一般不应超过40km/h是在调研国内露天煤矿基础上确定的。

(4)带式输送机运输7.1.2 带式输送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d) 长距离输送机无横向通道时,应设人行栈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