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上好中小学阅读指导课

如何上好中小学阅读指导课

如何上好中小学阅读指导课
摘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科书、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教师不能以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独立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视野
教育现状,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花费精力最多,效果事倍功半。

语文试卷中,阅读试题分值占到卷面50%,给教师提供机遇,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度心理过程。

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者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语文阅读的本领。

可见,阅读统帅着语文教学,制约和影响着写作、听说教学。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明确要求,让学生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我们学校作文课和阅读课隔周开设。

一、制定课外阅读训练序列。

我们把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学段(按低中高年级划分),三个学段同时进行实验。

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出课外阅读目标序列、内容序列。

课外阅读目标主要由学段总目标、年级目标组成。

内容序列包括与各年级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以及我们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供的阅读推荐书目。

创设班级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如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在教室的黑板报上,专门为读书开辟专栏,内容为“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

二、注重个性化阅读。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爱阅读却不爱语文课,或者爱语文书不爱语文课。

究其原因,整个语文教学乃至各学科教学,传授方式多简单枯燥与生活脱节,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播,能力考察上多与应试挂钩。

教学实践中漠视学生主体地位,无视学生个性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重视教学计划的完成,考试成绩优劣,不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

我们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倡导构建”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确定学生自主发展的地位,以建立兴趣为指导,以学习热情的激发为动力,以思维和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探究、尝试为基本方式。

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
生学习的指导者,由知识的主宰者变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力求读写并重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学鉴赏素养,广博的阅读储备和敏锐深邃的是非判断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

我一直都嗜好读书,也一直坚定不移地相信一位好读书的老师引领的学生也必将是全都好读书,个个会读书,人人多读书。

每天早读课上我都尽可能抽出点时间,捧起书来陪孩子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大声诵读;每次导读课时,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勉励学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大家要勤动笔墨勤看书,相信书都读得来,就不怕有什么做不来的事.孩子们在我的言传身教之下,也渐渐爱读书了,词汇丰富了,表达顺畅了,阅读理解能力强了,口语交际与写作水平也提高了.由此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真的非常重要.
三、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怎样利用阅读课,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积累阅读量呢?充分利用语文读本和阅览室藏书,指导学生不同作品选择不同阅读方法。

一般性欣赏作品,用速读、略读法,要求的是阅读量的积累,不刻意要求书籍范围,内容健康语法较规范错误较少即可;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等,用咬文嚼字,“逐句诵循,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的方法,脚踏实地,用一丝不苟的态度,用自身已有的知识
驾驭语言,表情达意,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

再次,用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教师的阅读品味欣赏水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读书的人,能让他的学生去热爱名著。

教师只有“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有较高的读书品味”,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会利用一切可能有的机会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语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诠释了阅读教学的最高教学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