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阑尾解剖生理概要

第一节 阑尾解剖生理概要

第一节阑尾解剖生理概要
阑尾(appendix)位于右骼窝部,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 cm,直径0. 5~0. 7 cm.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

因此,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

麦氏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绝大多数阑尾属腹膜内器官,其位置多变,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而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的解剖位置可以其基底部为中心,尤如时针在360“范围内的任何位置。

此点决定了病人临床症状及压痛部位的不同。

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图39-1):①回肠前位,相当于0-3点位,尖端指向左上。

②盆位,相当于3~6点位,尖端指向盆腔。

③盲肠后位,相当于9~12点位,在盲肠后方、骼肌前,尖端向上,位于腹膜后。

此种阑尾炎的临床体征轻,易误诊,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难度。

④盲肠下位,相当于6-9点,尖端向右下。

⑤盲肠外侧位,相当于9~10点,位于腹腔内,盲肠外侧。

⑥回肠后位,相当于0-3点,但在回肠后方。

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端,近端开口于盲肠,位于回盲瓣卞方2~3 cm处(图39-2).阑尾系膜为两层腹膜包绕阑尾形成的一个三角形皱璧,其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这使阑尾蜷曲。

阑尾系膜内的血管,主要由阑尾动、静脉组成,经由回肠末端后方行于阑尾系膜的游离缘。

阑尾动脉系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是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坏死。

阑尾静脉与阑尾动脉伴行,最终回流人门静脉。

当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血管伴行,引流到回结肠淋巴结。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人,由于其传人的脊髓节段在第10, 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

阑尾的组织结构与结肠相似,阑尾粘膜由结肠上皮构成。

粘膜上皮细胞能分泌少量粘液。

粘膜和粘膜下层中含有较丰富的淋巴组织。

近年来证明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

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时达高峰期,有200多个淋巴滤泡。

以后逐渐减少,30岁后滤泡明显减少,60岁后完全消失。

故切除成人的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阑尾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