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介绍
2004年秋季,在全国4个省市全面启 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深刻 变革,它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 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
展视野,引导实践与创新; 第二,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
2007年1月19日,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召开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试行)》颁布
2007年1月30日,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验学科指导组成立大会
2007年3月1日,召开学科指导意见研讨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二)国家指导,分级负责 (三)区域规划,分类指导 (四)以校为本,规范实验
(五)各方参与,通力合作 三、组织领导
四、重点工作
(一)组织学习,全员培训 (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三)提高学校实验新课程和管理教学的水平 (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选择性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四)实效性原则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 8个学习领域 12-13个科目 每个科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普通高中须修满三年并至少获得144学分方可毕业 必修116学分 四、课程安排 (一)周教学时间 每周5天安排教学 每周35学时 (二)课时 原则上每学时45分钟 (三)模块教学时间 地理1个模式教学时间为36学时,每周4或2学时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 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 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 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
这些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 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 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 应用价值,并且有些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 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 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目的是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
北京市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 紧迫性与重要意义概括为“两个不能等”: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进入到第六年, 迫切需要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二是首都高中阶段发展急需系统变革形成新的增 长模式,必须系统设计、整体调整和改革普通高 中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 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 (五)社区服务时间 (六)社会实践时间 (七)课程安排建议
八个学习领域
语 数 人 科技艺 体
言
文
育
与
与
与
综 合 实 践
文
社
健
学 学 会 学术术 康
活 动
学科 模块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
学习领域
科目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 实践活动
语文 外语 数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必修学分
10 10 10 8 6 6 6 6 6 4 4
6
11 15 2 6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国家为满足
学生学习兴 学校根据
趣和未来发 当地社会、
展需要,在
经济、科 技、文化
任意选修其他模块 任意选修其他模块 总复习 总复习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 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
这三个模块是递进关系,一般按照“地理1”、“地 理2”、“地理3”顺序进行。
“地理1”“地理2”和“地理3”既相对独立,又相 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时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学段
时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学段
地理1-1 地理1-2 地理2-1 地理2-2 地理3-1 地理3-2 “旅游地理”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4学
“自然灾害与防治” 周4学
共同必修的 以及自身
基础上,各 条件开设
学科课程设 的校本课 置了若干选 程,供学 修模块,供 生选择。
学生选择。
高 中 必修 地 理 课 程 结 选修 构
“3+7” 模块
地理1、2、3
地球与宇宙 海洋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城乡规划 旅游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1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量交 换
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 第三,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 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 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第五,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 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 障。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
1.人口与城市
. 必 修
地理2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学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五)充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六)推进评价与考试改革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领导,加强指导 (二)经费保证,政策倾斜 (三)专题研究,区域推进 (四)建设队伍,提高水平 (五)监控评估,专项督导 (六)优化环境,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