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视角看《红海行动》
1.也门撤侨发生地的地理位置及事件背景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角,濒临红海和阿拉伯海交界水域亚丁湾附近,与非洲之角索马里隔海相望。
《红海行动》影片开始海军舰艇和蛟龙特战队员打击海盗的画面就发生在这一海域。
由于海盗猖獗,我国于2008年底派出海军舰只进行护航。
2015年3月26日起,由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约旦、苏丹等其它海湾国家参加的国际联军在也门发动打击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
沙特等国对也门展开空袭后,当地局势骤然紧张。
我国宣布停止亚丁湾的护航任务,2015年3月26日深夜,接到上级命令后的海军立即组织临沂舰、潍坊舰、微山湖舰向也门亚丁港海域机动。
同时,编队连夜部署各舰迅速由护航状态转入撤离任务准备状态,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首批撤离任务。
最后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国公民也已全部安全撤离也门。
2.海洋权益的觉醒和维护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上领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管辖范围和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海权意识的丧失,最终被英国从海上打败,开启了中国近百年来的丧权辱国历史。
我
国要想重新走向海洋,就必须增强海洋力量,努力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迪莫斯托克就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一切”。
军事战略家马汉曾经
撰文表示,海军是国家实力的真正彰显,??大的海军即是强国的标配,也是强国的内核。
英国、荷兰、西班牙和美国的崛起都是从海洋开始的。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近期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也需要我国面向海洋维护
我们的权益:南海问题、东海权益、突破马六甲困局、冲破第一第二岛链都需要强大的海军作为保障。
我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
《红海行动》这
部电影正是国家意志的很好宣扬。
3.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文明冲突
电影《红海行动》取景地位于北非国家摩洛哥。
中东地区和北非被称为阿拉伯世界,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
影片中,经常出现穿长袍围面纱的阿拉伯人,城镇中的聚落也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穆斯林民居。
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地区,宗教文化纷争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也门撤侨事件中胡塞武装与政府军的冲突其实就和宗教有直接关系,也门穆斯林中主要有两大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
胡塞武装属于什叶派一个分支,因为宗教、政治、经济矛盾,发动武装叛乱,强行组织政府,使也门政局走向分裂和内战。
同时权利的真空也引起基地恐怖势力的觊觎。
中东地区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
和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逊尼派,也对也门两大派别进行支持和暗中帮助。
此次撤侨事件,就是沙特等国家空袭也门胡塞武装引起的。
4.影片与地理知识
地图和3S技术的应用。
影片中敌方利用迫击炮打击蛟龙所在的护送难民的车队,就是利用圆规和三角板对军事地图进行准确测距,然后利用炮表进行准确射击。
3S技术更是应用到各个方面,如打击海盗过程中,显示屏中海盗乘坐的小艇位置移动;我方利用无人机对敌人打击和支援;狙击手利用瞄准具对敌人进行位置和风速的测量等。
极端灾害天气的出现。
影片坦克大战中,出现沙尘暴的场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干燥的气候风蚀地貌极易引发沙尘暴,影片中出现的沙尘暴像一堵墙一样,横扫一切,能见度非常低。
正是这一灾害天气挽救了我方受伤的坦克,成功躲避敌人的追击,在沙尘暴的幕墙中击毁了敌人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