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施工方案S105巢湖至乌江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巢湖市,连接巢湖和皖苏省界乌江镇,是贯彻实施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促进巢湖市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的重要举措。
本标段起点处于含山县未完工市政道路K22+400,终点为K44+700,路基全长23.5km。
施工队伍本着队伍专业化,施工任务均衡化,工序连续衔接合理,便于施工指挥管理的原则部署,选派业务素质高、身体条件好、技术精湛、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加施工。
一、现场及准备工作1、软土路基施工劳力组织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及工程量,软土路基施工中,部署4个专业项目施工队伍:机械工程队、插板机工程队、水泥搅拌桩机工程队、土建作业队协作施工。
各队人员配备如下:劳动力计划表2、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时间表K43+~K44+665计划2009年2月1日进行施工,2009年7月10日完工。
3、软土路基工程量:二、一般路堤的处理方案1、加筋垫层结合预压处理对于软土层较薄,路基稳定性较好,经计算,路基工后沉降量可满足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的地段,采用加筋垫层结合预压处理。
以设置碎石(或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垫层为核心,垫层铺设将符合要求的砂砾(石)材料铺设在清理好的基底上,砂砾(石)排水垫层不得受泥土、杂质等污染。
垫层横向铺设至设计要求的位置,为防止雨水冲刷,坡脚处露出的部分采用干砌片石加土工布反滤层处治。
根据软土的地质情况并结合路堤的填土荷载、路堤的稳定性要求、路堤的差异沉降要求等条件,可采用单向土工格栅进行加强处理,根据需要铺设一到数层,或者不设,第一层设在垫层顶面,第二、第三层依次向上铺设40cm一层;垫层厚度40cm,两端采用土工布包边。
2、小型构造物地基处理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通过计算分析不需要进行深层地基处理,但还属于不良地质段的,采用换填处理以对小型构造物地基进行加固。
圆管涵基础以下换填1.0m厚碎石垫层,箱涵、通道基础以下换填1.5m厚碎石垫层,并在垫层中布设双向土工格栅进行加筋处理,圆管涵设两层双向土工格栅,箱涵及通道设三层土工双向土工格栅,中部设一层5cm高的高强度土工格室。
换填时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透水性好、水稳性好的换填材料。
对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通过计算分析需要进行深层地基处理,采用搅拌桩预压处理。
搅拌桩采用湿法施工,成桩直径50cm。
在桩顶做30cm厚垫层,以调整桩顶应力分布,其中在箱涵通道加密处理区桩顶铺设5cm厚土工格室装碎石回填、压实、并在桩顶垫层铺设完成后,再铺设5cm的砂垫层。
3、新老路基拼接段的处理a)加筋垫层结合预压处理对于软土厚度不大,填土高度小于5m,经计算表明路基稳定性好的路段,采用加筋垫层处理方案。
筋体为单向土工格栅根据需要铺设一到数层,第一层土工格栅布设在碎石(或砂砾)垫层顶面;然后每填筑40cm填土铺设一层。
路基底部布设一层40cm高的碎石垫层,垫层中部铺设一层5cm厚的高强土工格室,垫层临空端用土工布进行包边处理,以防止排水材料流失、污染等情况。
b)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厚度较大或路基填土高度大于5m,路基稳定性较差的路段,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的方法。
水泥搅拌桩采用湿法施工,成桩直径50cm,桩间距1.3m。
在桩顶铺设30cm厚碎石垫层,用于调整桩顶应力分布;垫层中部铺设一层5cm高的高强土工格室。
垫层进入老路基宽度3m以上,第一排搅拌桩从老路基内2m向新路基方向开始打设。
布桩形式为正三角形,按平行于路线走向布设。
4、河塘段软土地基处理对于路基范围内或边上的小型独立沟塘,进行清淤、底部抛填片石,其上回填透水性材料,其后按正常路基施工。
对于一些大型沟塘,路堤全部或半幅压塘,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通过提高路基强度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对沟塘内坡脚处进行超宽处理,超宽宽度为2m。
搅拌桩间距为1.3m,桩长穿透软土层,桩顶铺设30cm垫层。
三、预压及沉降和稳定观测:Ⅰ、沉降率监测装置采用沉降板,底板采用钢板,其面积不小于50×50cm,厚度不小于1cm,底板与测杆必须焊接牢固,测杆的接杆长度应以方便施工,便于观测为宜,一般为50cm,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埋置于基底。
沉降板要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的位置、距离和数量进行设置,并在地基条件差、地形变化大等部位增设观测点。
Ⅱ、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板要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变形和损坏。
沉降板上的测杆外边应加以硬质保护套管,保证测杆处于自由状态,防止测杆与路堤填料直接接触产生磨擦,影响沉降结果,测杆顶应略高于套管上口,以便测量。
Ⅲ、用以作为校核的基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稳定的地点,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基点不能有位移,保证观测的正确。
Ⅳ、在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填筑间歇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毕后,堆载预压期间,每一个月每周观测一次;每二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
Ⅴ、当路堤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果断措施处理,等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Ⅵ、位移边桩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进行埋设,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边桩的埋设须稳定、牢固、不易被破坏。
水平位移观测频率与测定时间、沉降监测同步进行。
使用红外线测距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在路堤填筑过程,沉降每天不大于10mm,水平位移每天不大于5mm。
Ⅶ、认真做好观测记录,搜集数据,提交监理工程师。
四、土工格栅(室)、土工布施工现场及准备工作1、人员配备情况机械工程队:负责K43+~K44+665段软基处理及填筑。
各种机械司机50名。
土建作业队负责配合各机械工程队施工,普工20名,砌石工30名。
施工员4名,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2、现场材料准备施工前垫层采用的中粗砂垫层、碎石垫层、土工格栅(室)、土工布等材料按要求进场。
3、机械设备目前所有机械准备就绪。
以后根据施工需要和工期要求调整施工设备。
挖机和装载机配合挖整平现场。
4、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5、临时排水采用路基两侧挖排水沟排水。
6、测量定位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点位进行复核,高程点进行复核,布设中桩、边桩桩位。
7、施工方案㈠、施工总体部署:机械工程队负责挖整平原地,摊铺砂砾及碎石垫层、路基填筑、压实等各项工作,各施工作业队协作施工。
㈡、工期计划安排:2009年2月15日—2009年6月20日㈢、施工方法土工布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工作整平场地,干砌片石;沿路线方向将土工布铺设于护脚和垫层之间。
土工格室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工作整平场地;铺幅放样;与前幅边缘对接并用连接件连接;端头锚固;填筑中粗砂或碎石;满铺5cm厚砂垫层;填土。
土工格栅施工顺序:铺幅放样;与前幅边缘搭接10cm并绳结;端头锚固;预留边缘搭接宽度10cm。
8、施工工艺及对材料的技术要求⑴、施工工艺土工布主要用于砂垫层干砌片石护脚的反滤层及碎石垫层的砌片石护脚。
当用于砂垫层干砌片石护脚处理时,沿路线方向将土工布竖向铺设于护脚和垫层之间,并反压入垫层底面宽度不小于50cm。
当用于搅拌桩桩顶碎石垫层的砌片石护脚处理时,沿路线方向在垫层端底面铺设,压入垫层底面宽度不小于50cm,然后回折至垫层顶面,回折宽度不小于2m。
土工格室大面积铺设应保证其整体性,一般接头采用对接,片材采用特制的连接件连接。
土工格室端头采用特制的连接件锚固,必须精心处理。
土工格室沿路基横断面方向铺设,铺设完毕后,应尽量拉紧,不得有皱褶。
人工向土工格室内填筑中粗砂或碎石并夯实。
在土工格室内碎石填筑完毕后,在土工格室上再铺5cm厚的砂垫层,然后再填土,从两边向中间进行,先用推土机压实,然后压路机碾压。
土工格栅大面积铺设应保证其整体性,一般接头采用绳结。
设计搭接宽度10cm,并用尼龙绳或铁丝绑扎,铺设二层或更多层,接缝处应前后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
土工格栅端头锚固必须精心处理,采用U型钉锚固措施。
土工格栅的铺设宽度是沿路基横断面方向的实际覆盖宽度(即垫层宽度)。
⑵、材料的技术要求土工布渗透系数大于1*10-2cm/s,最大拉伸强度大于5KN/20cm,延伸率为10%时拉伸强度不小于4KN/20cm,顶破力(ф50)不小于4KN。
土工格室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剪强度,并能适应地基的变形要求,应采用国际内专用型产品。
采用的塑料土工格室(PE、PP),高20cm,焊距不大于40cm,焊点剥离强度不小于12KN/m,联接剥离强度不小于12KN/m,片材屈服强度不小于21MPa。
土工格室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剪强度,较小的变形及与被加筋土紧密结合。
设计所采用高强土工格室技术指标:展开尺寸为4*,抗拉强度大于200Mpa,断裂伸长率小于15%,本次设计采用5cm。
土工格栅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剪强度,并能适应地基的变形要求,土工格栅采用聚乙烯(PE)或(PP)板,单向土工格栅用于路堤加固,双向土工格栅用于路堤过渡段加固和涵洞基地加固。
单向土工格栅主受力向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对应延伸率不小于10%。
五、塑料插板现场及准备工作1、人员配备情况机械工程队负责挖整平原地,摊铺下层排水垫层,机手各一名;插板机工程队负责施工机械准确立位,塑料插板通过导管从管靴穿出,塑料插板与桩尖连接并对准桩位,插入插板至设计深度,拔管剪断塑料板,移机位等操作,机手各二名;土建作业队负责配合各机械工程队施工,普工20名,杂工40名。
施工员4名,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2、现场材料准备排水垫层施工前采用的中粗砂垫层、塑料插板、等材料按要求进场。
3、机械设备目前所有机械准备就绪。
以后根据施工需要和工期要求调整施工设备。
挖机和装载机配合挖整平原地。
4、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5、临时排水采用路基两侧挖排水沟排水。
6、测量定位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点位进行复核,高程点进行复核,布设桩位。
7、施工方案㈠、施工总体部署:机械工程队负责挖整平原地,摊铺砂砾,插板机工程队负责施工机械准确立位,塑料排水板插入等各项工作,各作业队协作施工。
㈡、工期计划安排:2009年2月20日—2009年6月20日㈢、施工方法塑料插板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工作整平原地,摊铺下层排水垫层,测量放样、测量定位,施工机械准确立位,塑料插板通过导管从管靴穿出,塑料插板与桩尖连接并对准桩位,插入插板至设计深度,拔管剪断塑料板,移机位进行下道工序。
㈣、测量放线①平面定位采用全站仪,用坐标法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软土路基塑料插板的起讫里程内的布置,平面位置定出路基中线和路基边线,按正三角形布设。
②高程放样用水准仪放样,由设计提供水准点,以设计图纸中的设计高程为依据,实测原地面高程,待整平原地施工完成后放出塑料插板所要要求的设计高程。
③测量定位挖整平原地完成后,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再次对塑料插板位置尺寸和高程放样,并要求施工人员挂线施工,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能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