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

检效果评价收益的定义;影响因素生物学效果评价:病死率,死存率,死亡率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筛检中的偏倚领先时间;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病人自我选择偏倚的定义
第十六章分子流行病学
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血清流行病学的概念;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的概念分子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生物标志;暴露测量;效应测量;易感性测量;疾病防治效果评价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选择测量指标;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资料的设计与分析,质量控制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前景
第十七章遗传流行病学
遗传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分析方法:家族聚集性分析;双生子分析;养子和半同胞分析;系谱分析;单基因遗传的分析;多因子遗传病的分析;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分析遗传性疾病的预防筛检遗传病筛检;致病基因携带者筛检遗传咨询与再发风险的估计遗传咨询的概念和内容;再发风险的估计监测
第十八章管理流行病学
管理流行病学的定义;用途;发展流行病学与评价研究评价的概念与范围评价的概念;卫生评价的范围评价研究概念评价的类型适宜度评价;过程或进度评价;结果评价(效果评价,效率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现场调查评价模式实验评价模式;类实验评价模式;非实验性评价模式;案例研究;流行病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与卫生计划的关系;流行病学与卫生服务需求的评价;流行病学与卫生服务项目评价;流行病学与医院管理;流行病学与临床指南制订管理流行病学的应用与前景
第十九章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药物的危害;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药物流行病学的用途药物流行病学的资料来源及其收集常规资料;专题资料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生态学研究;ADR监测(自愿报告系统,义务性监测,重点医院监测,重点药物监测,速报制度);横断面调查;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实验性研究 ADR因果关系评价ADR因果关系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特殊性
第二十章循证医学
从流行病学到循证医学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医学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五大步骤及提出的依据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的必要性;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的概念和范畴;循证医学给医学的启示和挑战;实施循证医学的困难及出路收集、总结、传播和正确利用研究证据的困难;中国发展循证医学的特殊性;循证医学的局限性;循证医学时代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十一章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的概念;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经典流行病学研究(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生物标志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分布:时间趋势;地区分布特点;人群分布特点;主要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肺癌,肝癌)危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环境理化因素;病毒等生物因素;机体因素肿瘤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二十二章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概况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高血压的危险因
素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二十三章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定义;分型;诊断标准;分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地区他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策略;三级预防措施
第二十四章流行性感冒
病原学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抗原变异的种类和机理;流感病毒的分类;致病力(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超额死亡率;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防制策略与措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流感疫苗,药物预防,疫情爆发的控制
第二十五章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病原体的种类:细菌、病毒、寄生虫;主要腹泻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流行形式;流行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病原体特点与腹泻病流行防制策略与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染源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其他防治措施;提倡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和酸碱平衡,继续进食,合理使用抗生
素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霍乱、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概况,诊断标准、治疗要点、防治要点
第二十六章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预防丙型肝炎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预防措施丁型肝炎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预防措施戊型肝炎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预防措施
第二十七章疟疾
疟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病原学特征,疟原虫的生活史、抗原、耐受性人疟原虫与动物疟原虫流行过程与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的因素我国疟区的分布疟疾的流行形式地方性和爆发性我国疟疾的流行特征疟疾流行病学调查预防策略和
措施
第二十八章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原学形态学特征;基因结构;病毒分型流行过程:宿主;传染源;实验室诊断技术;HFRS病人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地理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流行病学分型:野鼠型,家鼠型,实验动物型;流行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疾病的预防的控制:传染源的控制:灭鼠、防鼠;对高危人群重点保护措施;疫苗的研制;加强疫情监测和预报预测
第二十九章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的概念;危害;性传播疾病的种类及病原学;流行概况流行趋势,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性传播疾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血源性感染,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流行因素艾滋病及其流行特征:艾滋病的概念及其病原学;艾滋病流行动态及特征国外流行状况;国内流行状况;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垂直传播);预防策略及措施
第三十章结核病流行病学
结核病原体;结核病临床诊治;流行病学特征: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全球结核病的基本情况;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结核病流行的影响因素防制策略与措施
第三十一章地方病流行病学
我国主要地方病种类及其分类、流行特征几种主要地方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预防与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
(一)基本技能部分
1.疾病频率测量: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2.现况研究:学习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方法,了解其原理、用途、设计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

3.筛检方法评价:掌握评价晒见试验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熟悉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和筛检的策略。

4.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常用指标的计算及资料基本整理分析方法,熟悉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队列研究:理解对了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队列研究资料的基本整理分析方法。

6.偏倚及其控制:了解偏倚的类型及常见偏倚的测量与控制方法。

7.流行病学试验研究: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现场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常用指标,学会预防接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设计。

8.爆发调查:了解爆发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悉传染病爆发调查资料分析方法。

(二)教学时数分配
流行病学总学时90节,讲习比例为2:1
四、教材: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五、主要参考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曾光主编:《现场流行病学》,气象出版社,2002年
Rothman KJ: Epidemiolog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Gordis L: Epidemiology 2nd Ed, W.B. Saunders Company, 2000
六、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10%,实验实习考核成绩占20%,理论考核成绩占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