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适应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适应环境
我的大学我做主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疏导
心灵预热
进入大学后的五个最
进入大学后,我最高兴的是:
;
进入大学后,我最关心的是:;ຫໍສະໝຸດ 进入大学后,我最想做的是:
;
进入大学后,我最困惑的是:
;
进入大学后,我最不习惯的是:
。
一位大学新生的独白: “当我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面对食堂不可口的饭菜,吃
饭成了一种无奈;而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方式,我不知道应该怎 样‘主动觅取’;面对性格各异的舍友,我感到陌生而又孤独;我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连好几天失眠,我非常想念父母,如果 他们在我身边,我可以向他们求助。可现在,我该怎么办?”
(四)经济环境的变化
1、没有计划消费,不会理财
案例:
计算机系的女生阿雨(化名),虽然也想家,“第一天来 了就想回去。”不过没几天后,怎么管好自己的生活费,成 为她最烦心的事。“以前在家,如果钱没有了,就向父母要 ,从来没觉得缺钱。现在一个月还不到,从家里带出来的 2000元现金已经快花完了,原来自己花钱这么大手大脚,没 有计划。”阿雨决定从下个月开始制订支出计划,管住自己 的钱包。
假期回来,早起上课困难
迟到,老师惩罚后改进
按时上课
主动适应
主动适应是指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 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并尽最大可 能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比较 高级、比较主动的适应方式。
假期回来,早起上课困难
积极想办法,自行设定闹钟
按时上课
良好的 心理 适应 健康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习内容的变化
中学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 大学 专业课、基础课(英语、计算机)、公共课、选修课。
2、学习方式的变化
中学 教师为主导 大学 以自身为主导,强调自学,学习方法多样化。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1、人际交往范围的变化
中学:家庭、班级。 大学:家庭、宿舍、班级、院系、社团等。
大学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你有这些问题吗? 怎么办?
适应是终身的任务,是大学的起点!
适应
• 源于“生物适应”(adaptation in biology)的概念,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适应 是源于生物学的一个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 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 变化做出的反应。”
顺应:指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 过程。 当儿童意识到这种鸟无羽毛且不能拍打翅膀,内心就体验 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取新名字或问“这是什么”达到新的
平 衡
适应的分类
• 适应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根据适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同可分为主动适应和被 动适应
被动适应
被动适应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来适应外部环 境的要求,这是一种基本的、比较被动的适应过程。
高考结束李某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到了校园大家都 用普通话交流,可李某说话带有浓厚的乡音,李某开始变得不 爱说话,尤其在英语口语课上总是十分紧张,怕被老师提问。 大学生活开始后,学校举办了各类文体活动,同宿舍的其他同 学都来自大城市,或会乐器,或爱好表演,积极地参与到了学 生活动中,李某没有什么特长和特别的爱好,也没有参与其中。 她感到很孤单寂寞,觉得自己万分痛苦,快要发疯了。
说说你身边的环境变 化?
人的整个一生是一系列的适应阶段
自 然 环 境 的 变 化
大学新生面临的四大变化
(一)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的变化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依赖父母——独立自理;独居——群居。
2、生现在活该习学会惯一的个人改走变了 如: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
3、文化环境的改变 如:口音、风俗习惯等。
生活中几个适应的例子
• 刚进浴池,感到水热,坚持泡一段时间就不再感觉那样热 了,这就是皮肤感觉的适应。
• 刚入暗室,什么也看不见,等一会就看清了,这叫暗适应
适应的性质和特点
• 1)前提:环境变化。 • 2)过程:重建平衡。 • 3)内部机制:同化和顺应的平衡。
(1)前提
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没有 环境的变化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
“独生子女”的问题 自我中心,过分地受人关注,这
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来源。当孩子 受到家人过多的关怀时,他以为自己 永远是中心,他们会表现出缺乏爱心。
2、人际交往对象的变化 中学:亲人、同学、教师 大学:转向宿舍、班级、院系 异性交往、谈恋爱
3、人际交往要求的变化 中学学习为主,人际交往技巧没那么高。 大学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高要求。
(二)新鲜感与怀旧感的矛盾
一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一段时间后,新鲜感和好奇心消失,强烈的怀旧感开始出现。
案例1:
某女生考入大学后,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温暖、充满母 爱的小家庭到校园中的大家庭,完全不能适应。她说:“洗 澡要排队,衣服要自己洗,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为此, 她天天给家里打长途电话诉苦,电话里的哭声让在家的母亲 揪心,于是母亲只好请假租房陪女儿读书……
2、勤工俭学
(2)重建平衡的过程
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适应 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主客体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重新 恢复平衡。
(3)内部机制
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 同化和顺应是互相补充、同时存在的,其结果产生了两者
的平衡。
同化: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 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
同学不友好
恋爱关系紧张
将来的打算
大学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和困惑
(一)自豪感与自卑感的 矛盾
• 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 ”到“没人理”
• 从学习上的“核心人物” 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
• 从人际关系的“孩子王” 到“没有什么朋友”
案例
案例: 李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
在一个县级市,她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李 某从小学习就好,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他们的市重点高中,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喜欢,父母高兴,同学们也都将她视 作中心围绕着她。
不良的 心理 适应 障碍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 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人们都需要学会适应。
自我探索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
下述事情是否引起你不愉快 请选择答案
几乎从不
有时是的 通常是的
你会不愉快吗?
吵闹
饭菜质量
决定穿什么出门
钱太少
孤独(想家)
洗衣服
专业课程枯燥
没有知心朋友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