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课件)小儿脑瘫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小儿脑瘫PPT幻灯片

11
肌张力低下型
往往是其它类型 的过渡形式,表 现为肌肉张力下 降
12
共济失调型
此类型较为少见, 小脑及其通道受 累,表现为平衡 能力差,肢体运 动不协调,距离 感差,步态不稳
13
脑性瘫痪部位
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 度相似。
双 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 重。
偏 瘫:半侧肢体受累。 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单 瘫:单个肢体受累。
活动: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 转痉挛
痉挛性截瘫或小脑共济 失调步态
26
反应异常
(1)伴有握拳的双上肢硬性向前方 或上方伸展。
(2)角弓反张状态。 (3)上肢屈曲于胸前。 (4)颈部伸展缺如。 (5)头与躯干的位置不对称。 (6)在每个时相上均落后于实际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在3岁前最快,早
17
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迟缓 发育落后:运动发育明显落后(粗大运动/精细运动)
Vojta认为,发育落后3个月以上为异常。
18
四肢、躯干的左右差,呈 非对称性 只以某种固定的模式运动 抗重力运动困难 做分离运动困难 发育不均衡(上肢、下肢、 仰卧位、俯卧位、左右)
19
肌张力不平衡(异常姿势的肌 紧张,姿势变化时张力升高、 低下及动摇) 原始反射残存,6个月以上 仍存在 正常感觉运动发育不足,异 常感觉运动的存在 有联合反应、代偿运动
期脑的可塑性很大。 性格形成主要在学龄前期,特别是教育、 心理、身体的康复应越早越好。
28
何时诊断才算早期诊断?
出生后: 0~6m (0~9月)-早期诊断
0~3月 --超早期诊断
29
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 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 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 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 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 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 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22
23
肌张力不协调
• 即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 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 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 势的症状群
• 表现:如手足徐动症
24
25
姿势异常
静止:紧张性颈反射姿势、 角弓反张姿势、
四肢强直姿势、平衡反 应异常、
2、胎儿发育异常:主要指的是孩子脑组织受到损 伤而发生异常,这种损伤大多发生在分娩过程,如 臀位产、滞产等等,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孕妇在生 产时出现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等等
7
• 3、核黄疸:该类症状一直是导致小儿患上脑瘫 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说大多数脑瘫儿四肢性瘫 痪和胎儿发育性异常都是因核黄疸造成的,其少 数患儿时因先天性发育不良所引起的脑瘫。 • 4、脑组织较长时间缺血缺氧:在众多脑瘫病儿 中,由窒息,或者是产伤所引起的脑瘫占比例的 百分之二十,而发生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 压迫、打结、脐带绕颈等等等,通常发生在足月 的婴儿身上。 • 遗传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脑性 瘫痪在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近亲有癫痫、脑瘫、 智力低下中的两种因素者占脑性瘫痪的65%。
20
肌张力低下
几种特殊姿势: 蛙状姿势、 “W”状姿势、 折叠样姿势、 外翻扁平足
21
肌张力过高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 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 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 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 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 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 痉挛)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高则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 状,尖足,膝屈
小儿脑瘫
1
1.脑瘫的定义 2.脑瘫的病因 3.脑瘫的分类 4.脑瘫的早期症状及并发症 5.脑瘫的治疗与康复
2
定义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 简称脑瘫,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
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 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3
主要特征
• 发育性(脑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损) • 非进行性(运动、姿势、反射异常) • 永久性、可变性( 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病变部位
14
按受累部 位分:
A 四肢瘫 B 双瘫 C 截瘫 D 偏瘫 E 双重性 偏瘫 F 三肢瘫 G 单瘫
15
诊断依据
运动发育落后、 主动运动减少
肌张力异常 姿势异常 反射异常
16
诊断条件
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 行性
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 部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 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 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 动发育迟缓
30
早期症状
•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 仍摇摆不定。
•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 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 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 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在脑)
4
脑性瘫痪特点
发生于生命早期
大脑损伤本身虽然是静态的,但躯体症 状会逐步加重,以运动障碍为主
三早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 期康复
康复效果与患儿的智力水平高低有密
切关系;年龄越小效果越佳,超过9岁
则较差
5
6
主要病因: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核黄疸
1、宝宝在出生时,可因体重较轻而诱发脑瘫的 出现,另外造成宝宝体重轻的原因主要是发育不全 的早产儿,目前据临床数据表明,并统计得知患上 小儿脑瘫的儿童大多数是因为早产而造成的。
8
临床表现分类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6-7%)
9
挛缩型
占60%~70%, 锥体系受损所致 临床表现为肌张 力增高、肌肉僵 硬,可以累及全 身,或下肢重于 上肢,或累及同 侧上下肢,导致 身体姿势异常, 活动困难
10
不随意运动型
占20%(锥体外 系受累),不随 意运动增多、表 现为手足徐动、 舞蹈样动作、肌 张力不全、震颤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