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
向前。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
体表可触及两侧平对第二肋,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智齿:第三磨牙在18--28岁或更晚才萌出,故称为智齿
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丶外三分之一交点处,急性阑尾炎时此处有明显压痛。
矢状面: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半的纵切面.
冠状面: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上消化道:临床上把十二指肠及以上部分称为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空肠及以下部分下消化道
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为肾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门户. 肾区:肾门的体表投影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称肾区。
某些肾病患者该出可出现叩击痛。
白质:神经纤维聚集处因神经纤维包有髓鞘而色泽亮白而得名
灰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为灰质。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绕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上呼吸道: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把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
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是胸膜腔最低的部位。
当胸膜发生炎症的渗出液首先聚集于
此处。
为临床胸腔膜最低的部位,也是炎症后易发生粘粘的部位
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骨,顶骨,颞骨,蝶谷四骨会合处呈H形的缝,骨板较薄骨折时易损伤其内面的
脑膜中动脉。
胸膜腔: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延续,在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形成的密闭,狭窄,呈负压的
浆膜囊腔隙.
二、填空题:
人体的组织分为四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丶肌组织、神经组织。
2、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称水平面;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矢状面;分为前、
后两部分的面称为冠状面。
3、临床肌肉注射常选择三角肌和臀大肌
4、牙根据萌出的时间顺序分为乳牙和恒牙。
牙在外形上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5、气管切开常选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或环甲正中韧带。
6、胃可分为四部即幽门部、贲门部、胃体、胃底。
7、骨根据其外形,可分为长骨、扁骨,短骨和不规则骨四种骨。
8、食管的三处狭窄依次位于食管起始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和食管穿膈处。
9、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是声门裂,炎症时易水肿的部位是声门下腔。
10、心腔内能防止血液从心室返流入心房的瓣膜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11、口腔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个区域。
1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3、按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类。
14、牙组织由牙质,釉质,牙本质和牙髓构成。
15、食管全长三处狭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
叉处,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它们距中切牙分别为15CM,25CM,40CM.
16、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续,成人脊髓下端成约平第一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则平第三腰椎体下缘
17、男性尿道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位于输尿管起始处,跨过小骨盆上口处,壁内部。
18、血液由血浆和血清组成。
19、脑的被膜有三层,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
20.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1.腭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两部分。
22.舌的上面称舌背,其前2/3称舌体,后1/3称舌根。
23.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四种,其中丝状乳头内没有味蕾。
24.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可使舌前伸,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
25.牙的外形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26.牙的构造由牙质,釉质,牙本质,牙髓四部分构成。
27.乳牙在出生后六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三岁左右出齐,共32颗。
28.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三部分
29.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用通道,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30.食管全长约25厘米,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膈为界分为颈部,胸部和
腹部三段。
31.胃的入口叫贲门,上接食管;出口叫幽门,下续十二指肠。
32.胃分为4部分:幽门部、贲门部、胃体、胃底。
33.胃在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34.小肠上接幽门,下续盲肠,在成人全长5-7M,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
35.大肠全长约1.5M,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
36.盲肠和结肠的表面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可作为区分大小肠的标志。
37.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丶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38.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成人在肝的下界不能触及肝脏。
39.肝门位于肝的脏面,出入肝门的结构主要有动脉,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
40.胆囊位于胆囊窝内,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
41.胆囊可分为底,体,颈和管四部分。
42.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的稍下方。
43.胆总管由肝总管下行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降,至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与胰管汇合成肝胰壶腹,最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44.呼吸系统由运输气体的呼吸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肺二部分组成。
45.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46.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出到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部约2-3cm。
47.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48.胸膜腔是脏胸膜和壁胸膜二部分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
该腔隙位置最低的部分是肋膈隐窝。
49.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四、问答题:
1、人体血细胞分为哪几类?各类血细胞具有什么功能?(5分)
血球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1.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2.白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与防御。
3.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4、简述人体血液的循环途径。
(5分)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只有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叫做体循环。
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网,不仅把养料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血红蛋白跟氧结合时,颜色鲜红,这种血液叫做动脉血。
从左心室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右心房。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整个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的循环叫做肺循环。
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跟肺泡里的空气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内,肺泡内氧进入血液,跟血红蛋白结合。
经过气体交换,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组成人体的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5、试述眼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5分)房水由睫状上皮产生,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有营养角膜、晶体、玻璃体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循环路径是:由睫状上皮分泌——后房——虹膜晶体间隙——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施莱姆管——眼静脉系统。
2、根据解剖学知识说明气管异物容易坠入何处,并说明原因。
(5分)
因为左右支气管的水平角度不同,左支气管较细长,走向近水平,右主支气管较粗,走形较垂直,因此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3、从中间向边缘依次写出所有乳牙的名称并用“+”记号及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左上颌第一磨牙、右下颌乳尖牙。
(7分)
Ⅰ乳中切牙Ⅱ乳侧切牙Ⅲ乳尖牙Ⅳ第一乳磨牙Ⅴ第二乳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