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风格一园林景观风格分类 (2)1.1 自然式、规则式 (2)1.2意境派的中国园林 (5)1.2.1 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5)1.2.2 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7)1.3精致派的日本园林 (26)1.3.1 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26)1.3.2 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30)1.4情趣派的东南亚园林 (30)1.4.1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30)1.4.2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32)1.5古典派的欧陆园林 (32)1.5.1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32)1.5.2法式宫廷遗韵的颓然复古花园 (38)1.5.3英式风格花园 (40)1.5.4精巧的德式庭院设计 (43)1.5.5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45)一园林景观风格分类1.1 自然式、规则式一、自然式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第一类自然是原始自然,表现在景观方面是天然景观。
景观的形成依赖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没有对它产生太多影响,诸如山岳、湖泊、沼泽和峡谷等地区。
第二类自然是人类生产生活改造后的自然,表现在景观方面是文化景观(culturelands cape)。
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施加了各种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以生产和实用而不是视觉和美学为目的,但往往是顺应并融合了第一自然而产生的,而且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第三类自然是美学的自然,这是人们按照美学的目的而建造的自然,在历史上它往往是模仿第一或第二自然而建造的,是对前两者的再现或抽象,但选择原型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东西方各种风格的园林都属于这一范畴。
第四类自然是被损害的自然,在损害的因素消失后逐渐恢复的状态。
例如,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
三、中国自然式园林代表作:颐和园(北京)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苏州) 个园(扬州)其它的,如:瘦西湖公园(扬州) 花港观鱼公园(杭州现代公园)七星公园(桂林)四、国外自然式园林的发展1712年英四、国外自然式园林的发展国作家丁•艾迪生指出:英国园林师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尽量违背自然,每一棵树上都有刀剪的痕迹。
树木应该枝叶繁茂地生长,不应该剪成几何形。
肯特(William Kent)是早期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家,他抛弃了几何式园林,代之以自然风景式园林。
他说:“大自然是厌恶直线的”,他把前人遗留下来的通直的林荫大道,全部破坏,并采用中国“曲径通幽处”的方法加以改造。
1858年,美国奥姆斯特德和建筑师Vaux在他们共同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总图上。
(我国当前译为“风景园林”)L.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是奥姆斯特德创建的学科,是要承担地球表层规划和国土规划工作的。
中央公园于1873年全部建成,历时15年,面积达340万平方米。
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9000张长椅和6000棵树木,每年吸引多达2500万人次进出,园内有动物园、运动场、美术馆、剧院等各种设施。
人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动物。
在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又不愿意放弃田园般的绿色环境。
中央公园的建成大大地刺激了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热潮。
二、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
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
中外对比来对自然的模仿,模仿的原型不同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模仿原始状况的大自然。
西方规则式园林模仿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例如,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
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
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
规则式的例子——凡尔赛宫设计者——勒诺特尔理念:“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
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
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楼盘需要配套完善、美观独特的花园绿地。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是模仿西式花园,中式花园甚少。
而刻意模仿的少数中式花园作品往往是只得皮毛,未见精髓。
怎样才能更好地领略到中式花园的本文拟就中式园林艺术作一简单的剖析。
1.2意境派的中国园林1.2.1 造景中的园林特点中式花园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花园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
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中式花园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
与自然山水不同,花园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
《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
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
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
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
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
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
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
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
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
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花园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
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花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
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
在花园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
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1.2.2 造景中的常用植物北方乔木有松柏类的油松、白皮松、桧柏、金钱松、云松、翠柏、垂柳、槐树、银杏、楸树、元宝枫、杏桃等;灌木有紫薇、夹竹桃、石榴、木槿、牡丹等;藤本有紫藤、蔷薇、凌霄,还有苏铁、棕榈、竹类,水生植物则以荷花为主。
南方建筑旁大多采用翠竹、芭蕉,棕搁科植物配植,偕以水、石,组成一派南国风光。
1.常见的有:树体高耸、树冠塔形的:水松、落羽杉、池杉、水杉、钻天杨树冠圆形的:榕树、高山榕、旱柳、枫杨、枫香、七叶树、香樟、无患子树姿飘逸的:垂柳、三角枫、柽柳、紫花羊蹄甲、元宝枫、假槟榔观叶色的:红栎、鸡爪槭、边香树、糖槭、银杏、紫叶小檗、杜英、水杉、榔榆观花的种类:樱花、杜鹃、山茶、西府海棠、碧桃、桂花、含笑。
耐湿的草本和灌木:玉簪、鹅掌柴、报春、水仙、鸢尾、龟背竹、春竽、合果竽、圆锥八仙花、鸡爪槭、虎耳草等。
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
多生长于湿土至15厘米左右的浅水中的植物。
菖蒲、石菖蒲、小花泽泻、水竽、花蔺、黄菖蒲、日本慈菇、婆婆纳、欧水草、海水仙、花叶灯心草。
湿生植物种类只需20-30厘米的浅水,挺水和浮水植物需30-100厘米深的水域。
要求水深30-120厘米:荷花、睡莲、伞草、香蒲、水葱、王莲要求水深10-30厘米:凤眼莲、萍蓬草。
北方的宅园里,多种槐、榆、柳、楸、枣、柿、丁香、海棠,而南方的宅园里则多种梧桐、桂花、女贞、梅花、枇杷、竹子、石榴等。
花丛花坛常用的一年生花卉有:百日草、鸡冠花、万寿菊、一串红、一串蓝、孔雀草、千日红、凤仙、福禄考、向日葵、大波丝菊、长春花、银叶菊、翠菊、彩叶草等。
二年生花卉有:三色堇、金盏菊、雏菊、矢车菊、香雪球、中国石竹、美国石竹、金鱼草、紫罗兰、羽衣甘蓝、东方罂粟、虞美人、瓜叶菊等。
多年生花卉:荷兰菊、天竺葵、大花藿香菊、四季海棠等。
球根花卉:风信子、郁金香、葡萄风信子、大丽花等。
1.2.2 新中式园林“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结合的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纪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
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图1窗花图案的虚实运用西安曲江华府在入户的门头悬挂饰有福禄寿等文字的灯笼及入户铺装上采用蝙蝠、寿及祥云纹样,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及祈盼(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