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案例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案例
第2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知识结构:
2.1 2.2 2.3 2.4 2.5 2.6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处分原则 辩论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2.1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知识结构: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又称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 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准则。
【法条链接】《民诉法》第8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 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 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
1.诉讼地位平等: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平等。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立法准则功能
2.行为准则功能
3.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功能
4.理念传播功能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一)对我国《民诉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的 梳理
1.共有原则 :三大诉讼法都规定的基本原则
(1)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原则(《民诉法》第6条 第一款) (2)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案件的原则(《民诉法》第6条 第二款)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民诉法》 第7条) (4)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民诉法》 第11条)
(5)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民诉法》 第14条) (6)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和补充规定的原则(《民诉法》 第17条) 2.特有原则:仅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的基本原则 (1)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民诉法》第5条) (2)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民诉法》第8条)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民诉法》第9条) (4)辩论原则(《民诉法》第12条) (5)处分原则(《民诉法》第13条) (6)支持起诉原则(《民诉法》第15条) (7)人民调解原则(《民诉法》第16条)
3.没有规定本属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
则
(三)对我国《民诉法》基本原则体系的重构
1.公理性原则
(1)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2)辩论原则 (3)处分原则
2.政策性原则
(1)法院调解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2.2 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知识结构: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 三、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根据
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取内衣进行 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以认定;认为乙超市 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较 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赔 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
思考:请问依据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是指集中体现民事诉讼的本质和规律或 反映一国民事诉讼基本政策,效力贯穿于民 事诉讼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并对民事诉 讼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根本 性准则。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1.内容的根本性 2.效力的贯穿始终性 3.规范的承启性 4.演变的相对稳定性 5.适用的宏观指导性
(1)当事人对民事权利的处分 ◆当事人在起诉时可以自由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 择保护的方法; ◆在诉讼进行中,原告可以变更或放弃诉讼请求,被 告可以承认原告诉讼请求; ◆在诉讼进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对各自的诉讼主张 作出让步,达成调解协议、诉讼和解、执行和解。
【司考真题—08年卷三单选第38题】甲向法院起诉,要求判 决乙返还借款本金2万元。在案件审理中,借款事实得以认 定,同时,法院还查明乙逾期履行还款义务近一年,法院 遂根据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息,判决乙还甲借款本金2万元, 利息520元。关于法院对该案判决的评论,下列哪一选项是 正确的? A.该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实事求是,全面保护了权利人 的合法权益
(1)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同的诉讼权利。 (2)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对等的诉讼权利。 (3)双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承担的诉讼义务也是平等。
2.权利保障平等
(1)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有责任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法律规定 的诉讼权利,不得随意限制或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法院应当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方便,使当事人 能够实际地和有效地行使法律规定的各种诉讼权利; (3)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应当一视同仁,不得 偏袒一方,歧视压制另一方。 3.法律适用平等: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根据
1.宪法的要求 2.民事实体法的要求 3.程序公正价值的要求
2.3 处分原则
知识结构: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二、处分原则的内容 三、处分原则的根据 四、理解和适用处分原则应注意 的几个问题
案例引导——
甲系某大学三年级女生。2003年5月5日,甲到国际知名连 锁店乙超市购物,付款结账后取回自带的手袋,正要走出超 市大门时,被超市保安阻拦。保安怀疑甲携带了未结账的商 品,欲将甲带到超市值班经理办公室处理。甲予以否认,争 执过程中引来众多顾客围观。后在经理办公室,甲应值班经 理要求出示了所买商品及结账单据。值班经理将甲自带的手 袋打开检查,并叫来女工作人员对甲进行了全身搜查,均未 查出未结账的商品,隧将甲放走。事后,甲在超市被搜身的 消息在本校乃至其他高校传开,甲成了备受关注的“新闻人 物”,对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了失眠、头昏等症 状,无法继续学业,医生建议其做心理治疗。甲认为乙超市 侵害了自己的人格权,隧提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乙超市赔 偿精神损害10万元。
(二)对我国《民诉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批判
1.规定了一些并非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原 则”
(1)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民诉法》第5条) (2)支持起诉原则(《民诉法》第15条)
(3)人民调解原则(《民诉法》第16条)
2.非常保守地规定了一些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辩论原则(《民诉法》第12条) (2)处分原则(《民诉法》第13条)
——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 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法条链接】《民事诉讼法》第13条:“当事人有 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 权利。”
二、处分原则的内容
1.享有处分权的主体仅限于当事人。 2.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是自己真实意思表示。 3.当事人处分的对象既包括民事权利也包括诉讼权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