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摘要: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情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史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审美意识等。
但如何将化学史真正融入化学课堂教学是研究的重点。
通过科学足迹模式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全面的了解科学足迹模式,包括其含义、适用范围和教学目的,通过研究案例,体现出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学的作用和效果。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常规的途径外,还可以运用非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化学史教育:课外活动形式、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和校园文化形式。
最后做了总结。
关键词:化学史;课堂教学;科学足迹History of chemistry into the case studies in chemistry teachingAbstract: Chemistry teaching is not only impart knowledge but to impart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develop their passion for learning into thehistory of chemistr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 based onthis cas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chemical history of education to train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uch a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attitude and scientific spirit and aesthetic sense.But how to really integrate into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to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the study .Scientific footprint mode teaching case studi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tific footprint model, including its meaning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teaching purposes, through a case study, reflecting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into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In addition to classroom teaching conventional way, you can also use the system of non-classroom teaching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education: the form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tudy of the learning mode and form of campus culture. Finally do a summary.Keyword:History of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Scientific footprint1.化学史教育的作用与现状趋势1.1作用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1]现今,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情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史的教育对于的科学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审美意识等。
1.2现状趋势通过查阅有关化学史的资料,了解到关于化学史教育的意义研究的论述很多,但是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发现,关于化学史的实际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是很多。
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化学课堂比较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在各类化学教学大纲中,都确切的要求化学史的教育教学。
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引入化学史的教育再次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及重视,尤其是新课改后,化学课本及教材中注意了化学史的教育,而且在各类参考资料和教科书中也都会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化学史料[2]。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对此高度重视。
2.化学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1化学史教育的内容分析要确定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就要根据中学化学的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此外,还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的规律以及学习的水平。
化学教育内容很广,不仅包括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包括教学技能的传授,此外还包括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训练。
培养科学的精神和科学价值观也同样包含其中[3]。
因此在高中的化学课堂将化学史的内容引入,一定要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
化学史的知识内容也非常广泛,不仅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和发展性。
2.2意义和价值2.2.1便于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中学化学史进行课堂教学,利用一些轶闻趣事,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必修1气体摩尔体积时,先向学生们讲述分子概念是阿伏加德罗(A.Avogdarro)提出的,他对科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出生在律师世家的阿伏加德罗,对于自然科学却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竟放弃了祖业,放弃了他已获得的法学的博士,24岁的他便开始了自然科学的研究。
11年后提出了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分子的概念。
根本动力就是源自于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4]。
还有提出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著名化学家的西博也认为,他是在他的高中化学老师的引领下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的。
高中化学老师的热情使一个由对化学不曾感到兴趣到成为一名十足的化学迷,甚至成为一名化学家,为此倾注了毕生的精力[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化学家,而是希望每个学生能成为一名有着较高的科学素养水平的公民。
2.2.2培养科学意识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人类在不断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同时使得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一起取得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融入化学史教育方便学生了解掌握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6]。
教学中讲授化学史,能够重体现出化学的社会化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是一种合作活动的意识,还是一种长期累积的过程,同时还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比如文化、社会、技术、经济及道德伦理等等。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应用对个人及其环境发展具有利弊的双重性影响;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概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们常常因为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成为相对真理。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化学史素材时即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又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不太成熟的感觉。
化学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前人研究的前沿科研的伟大贡献的成果上。
17世纪英国化学家R.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
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天平做实验开展了化学变化规律的探究,从而发现了定组成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当量定律。
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和论文《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
化学学科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化学学科的前沿研究的辉煌成果上,比如创建了“飞秒化学”、宇宙化学,并向工程学和生命科学进军。
近些年来,化学学科因为受到对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误解和牵连,甚至被冠上了有毒有害、危险和污染的名字。
学生会因此感到化学不成熟,进而产生神圣的使命感[7],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2.2.3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让学生对新事物能够保持一种兴奋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当做珍贵的礼物来接受它,这样既使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的本身,还可以追溯它的来源以及追溯它的动态演变的过程,从而揭示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而培养主动求知的精神[8]。
如苯结构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可以如下:首先要将书本上的知识还原,还原到发现其内容的历史背景,其次浓缩科学家进行发现的漫长的过程,然后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到结论——做出评价的顺序进行设计教学,最后重现苯结构的发现过程。
提出问题:在19世纪时期,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在使用煤气来照明,而一般煤气都是压缩在桶里来运输的,后来人们发现了在桶里面总会剩余一种油状的液体,但是却没有人去研究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
直到法拉第(英国的科学家)开始对这种液体才有了研究,他用了5年的时间来提炼制取这种油状的液体,从中提炼得到了化学物质——苯,之后对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的测定,测得其中含有质量分数为92.3%的碳,同时测定了其蒸汽密度,其密度是同温同压下的乙炔气体的3倍,那么得出苯的化学式应为C6H6,下一步探究苯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作出假设:启迪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碳链学说”、“碳四价学说”及苯的化学式C6H6的组成和饱和烷烃的通式C6H2n+2来进行比较,写出苯所有的可能结构。
结合化学史来进行科学的实验验证: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有关凯库勒式的历史资料,对照写出关于凯库勒式的结构式。
提出问题:苯分子里是不是既含有碳碳双键又含有碳碳单键,是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还是其他机构呢?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烯烃和炔烃的有关性质自己来设计实验验证:实验1:苯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混合,然后均匀震荡(实验现象为两者均不褪色)实验2:苯与液溴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并结合具体史料指出苯的一溴代物的结构有且仅有一种结构。
实验3: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也是可以发生的。
得出结论:苯分子上的碳碳键化学键,既不是单纯的碳碳单键也不是单纯的碳碳双键,而是介于其中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而且这几个键是完全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