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期中考试试题
遥感导论期中考试试题
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 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 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 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 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5、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 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 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 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 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7.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 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 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 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 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2. 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书名
遥感原理与应用
遥感导论
微波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
论 刊名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主办单位
遥感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武汉大学
遥技术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5. 山区河流的热红外像片在白天呈现暗灰色调,夜晚 呈现浅白色调。(√)
遥感平台按高度可以分为 航空遥感 、 航天遥感 、 地面遥感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于 1986 年建成,其地面接收系统位 于 北京密云,数据处理系统位于北京海淀
对于一个使用着的传感器,其地面分辨率仅与航高有关
陆地卫星的轨道是 太阳同步 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 185×185km2。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 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2.5m(10m)
9、在白天和夜间的热红外黑白相片上,水体和道路分 别呈什么色调?并解释其原因。
热红外像片记录了地物发射热红外线的强度,地物发射 热红外的强度与地物的发射率和温度相关。(2’) 在白天,道路的影像呈浅灰色至白色,这是因为构成道 路的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白天接受了大量太阳热能, 又很快转换为热辐射的缘故;水体呈暗色调,这是由于 水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一般呈暗色调。(4’) 到了晚上水体呈浅灰色至灰白色,而道路呈现暗色调, 这因为水体热量大,散热慢,温度较高,而道路在夜间 散热快,温度较低。(4’)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3.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 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 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 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5.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 原理。
答:数字图像增强主要有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 变换、图像运算及多光谱变换等方法。如图像运算有差 值运算与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或同一图 像不同波段,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或相除就是差值或 比值运算。差值运算应用于两个波段时,可以反映同一 地物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差异;不同时相两幅图像相减时, 可以研究同一地区的动态变化;而差行相减可以突出边 缘。比值运算可以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 被类别或估算植被生物量;比值运算还可以去除地形因 子的影响及研究浅海区的水下地形。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 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4.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 (5分) 我们之所以能用遥感技术识别不同地物,是因为不同 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同类地物具有相似的光谱 特性,具体是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而同类地物的光谱相似,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 有所变化。当遥感器接收到这些来自于不同地物、表 现出不同差异的光波,再把它记录下来,人们就可以 根据这种差异来识别地物了。
1.如何理解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答: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传播中表现波动 性,与物质相互作用表现粒子性。(2分) 波动性表示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是以横波形式前 进的。(1分) 粒子性表示电磁波由密集的光子微粒组成,实质 是光子微粒有规律的运动。使得其能量具有统计 性。(1分)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的程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 波长愈短,辐射的粒子性愈明显;波长愈长,辐 射的波动特性愈明显。(1分)
6.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 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 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 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 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 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 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 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 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 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10. 请结合所学Lan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陆地卫星属陆地资源卫星,都属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这种轨道卫星的 特点观测范围宽,可以覆盖南北纬80度间的地球范围。而且每天在几乎同 一地方时经过各区上空。Landsat是9点至10点多,SPOT是10:30至11点 多,保证了接收图象在色调上的一致性。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可见光波段的波长范围是0.38~0.76cm (厘米)。 (×)
2. 专题制图仪TM(Thematic Mapper)是NOAA气象卫 星上携带的传感器。(×)
3. 进行像对的立体观察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 对上对应像点的连线相平行。(√) 4. 在军事遥感中,利用可见光波段可识别绿色植物伪 装。(×)
现在陆地卫星的发展趋势是传感器具有侧摆功能,观测灵活性增加;除 多光谱波段外,增设全色波段;多为推扫式传感器。如新的商业陆地资源 卫星IKONOS、Quick bird等的出现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
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 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8.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1.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2. 地形起伏的影响; 3.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4. 大气折射的影响; 5 地球自转的影响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的分辨率都较高,一般为几十米, Landsat是79-30m不等,SPOT则可达到2.5-20m的空间分辨率。
回归周期较长,对同一点的重复观测能力较差。由于陆地资源卫星是为 探测资源而用,所以回归周期较长,Landsat为16-18天,SPOT卫星可达 26天。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可以作倾斜观测,这样对同一个点 的观测周期可以大幅度缩短,SPOT可以达到1-4天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