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按用途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第I部类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Ⅱ部类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社会再生产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替换,因此要求两大部类内各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两大部类的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比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总量平衡,结构合理”。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如何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总产品的分析,分别从实物构成和价格构成两个角度,提出了社会再生产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前提。
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生产资料包括原料,但不等同于原料,因为它还包括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包括采掘业、机器制造业、水泥、煤炭、化工等用于生产原料的部门;
消费资料包括纺织、药品、食品、造纸等生产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部门。
社会再生产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两个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