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铁路局工务系统防护管理办法(225号)

成都铁路局工务系统防护管理办法(225号)

成都铁路局工务系统防护管理办法(暂行)为加强工务系统施工和防护安全管理,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使各项施工、作业安全防护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成都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及部、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防护条件第1条办理封锁施工及临时封锁施工手续的施工作业项目及限速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1-2.2.4条的规定。

第2条办理天窗手续的作业项目及天窗外的作业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成铁运〔2008〕780号)及《关于规范工务维修天窗点内(点外)作业项目通知(暂行)》(工函〔2010〕183号)有关规定。

(关于规范工务维修天窗点内(点外)作业项目通知(暂行))第二章防护办法第3条凡在施工封锁、维修天窗及列车间隔时间内进行的施工、作业和线桥设备检测,均设置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

若施工和作业范围较长(一般指区间超过75m、站内超过50m)、长大桥梁、隧道、小半径曲线地段及瞭望困难地段(要求各段列出具体位置,纳入《段细》)、照明不良和干扰大的地段应增加现场防护员数量。

若作业地点通讯不良,应增设中间联络防护员,确保施工作业现场与车站驻站联络员保持通畅。

第4条在区间、站内线路或道岔上施工,使用移动停车信号或移动减速信号防护时,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7-2.2.10条的防护办法。

第5条在繁忙的大站场、编组场、驼峰下道岔群巡道必须设专职防护员,严禁单岗巡道、检查线路。

第6条在维修天窗内进行《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附件所列《工务维修天窗作业项目》时,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7-2.2.8条的防护办法。

第7条160—250km/h线路在维修天窗内进行施工、维修、巡检天窗作业项目时,执行《既有线提速200~250km/h 线桥设备维修规则》第11.3.1-11.3.3条的防护办法。

第8条在不需要使用停车信号或减速信号防护的区间线路上作业,作业地点两侧设置作业标,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11条防护办法。

1.作业地点距进站信号机不足500m时,作业标设置在进站信号机处;在长大隧道及两端500m范围内作业,在隧道内设置作业标有困难时,可将作业标设置在隧道口处。

2.同一区间有多个作业组,且各组作业地点间距离小于2km时,可在第一个作业组的始端和最末作业组的终端按规定设置作业标,中间可不设作业标。

3.作业标插设在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1m处,并确保直立、牢固。

作业标图案、各部尺寸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附录四中第5条相关规定。

4.不得以封闭网、接触网支柱等其他支撑物替代作业标杆。

5.作业标应于作业前设置到位,作业结束后及时撤除。

第9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封锁区间或限制列车运行速度时,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12条、第2.2.9条办法防护。

第10条使用钢轨探伤仪、轨道检查仪和人工线路检查的防护规定。

1.钢轨探伤、轨道检查仪作业的防护员,要在路肩上随机移动,瞭望列车、随时通知作业人员下道。

站内作业时随机防护员与作业人员保持10~20m距离,不得兼做其它工作;区间作业时,除了按规定设置随机防护员外,还应根据列车运行速度,在前后800~2000m各设远方防护员,如瞭望条件不良,还应视情况增加中间防护员。

2.列车运行时速160km/h及以上区段桥面及隧道内检查、作业必须在天窗点或封锁时间内进行,如果天窗点或封锁时间在夜间,每组检查、作业人员应不少于3人,其中防护人员不少于1人且不得分散作业,并配备足够的照明、通讯设备。

第11条使用视听干扰较大的小型养路机具时,应集中作业并在距离机组15-20米位置设专职防护员随机移动,养路机具分散作业时,每组机具间隔不得超过25米,前后距离不得超过50米,超过50米时应增设防护员实行每机组1人进行防护。

第12条在线路上使用钻切、吹割、改锚、焊接机具设备时,应执行一人一机进行防护,防护作业时应遵守机具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第13条使用小车的防护办法。

1.在区间使用单轨小车、吊轨小车,必须在封锁或天窗内使用;在站内使用单轨小车、吊轨小车,必须与车站值班员办理承认手续,通过道岔、信号、站台区段时符合相关规定。

2.区间在《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7条规定的防护距离处显示停车手信号、站内在其前后各50m处显示停车手信号,随车移动,进行防护。

第14条利用天窗进行作业时,线间距不足6.5m的相邻正线通过列车速度限速不得大于160km/h。

施工单位应根据本项施工、作业范围及施工组织规定设置防护,由路局主管、运输部门审核后执行。

1.大中型养路机械作业必须有专人随作业机械防护,配备通讯设备与现场防护员联系,监视邻线列车情况。

2. 在线间距不足6.5m地段进行清筛、换岔或成段更换钢轨、轨枕作业时,要分组、分段设置专人防护,专职防护人员、带工职工总数和上道总人数应按照不小于1:20进行设置,施工地段应设置警戒线,并采取防护绳加强防护。

3.作业时除按规定设置防护外,必须设专人防护、监视邻线。

4.当限速V>160 km/h时,施工现场不设置移动减速信号和作业标。

?5.进行钢轨焊补、铝热焊接头、硫磺锚固等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作业安全标准,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第三章防护员(联络员)工作标准第15条防护员按各自分工负责的范围,分为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其中现场防护员分为工地防护员(主体防护员)、工地两端防护员和中转防护联络员。

第16条线路施工、维修作业必须设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防护人员由年满18周岁、思想品德好、组识纪律性强身体健康,语音清晰,无眼(耳)疾、心脑血管等疾病,且从事本项专业工作不少于2年的正式职工担当。

第17条防护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应具备担任防护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铁路行车有关规章制度和本项施工作业情况,必须经铁路局职教部门进行上岗资格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

在此基础上,由运输、建设管理部门或段一级的安全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有关规章业务、本职工作基本技能和技术安全规则的强化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驻站联络员应熟知办理各种施工要点登记手续程序及要求。

应熟知常用的行车术语,能看懂运转台上的信号显示方法及表示意义,能通过值班员及时掌握列车运行信息。

2. 现场防护员应熟知常用的行车术语,能通过驻站联络员及时掌握列车运行信息,熟知信号显示的意义,熟悉防护信号备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熟知各种施工、作业的防护方法及要求。

第18条施工工地防护员由工务段、车间(公司)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批准担任,实施备案和审批制度,一经派定后不得任意调换,禁止指派未取得上岗合格证,未经过防护技能和安全培训的人员担任安全防护工作。

第19条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着装及准备工作。

1.工务系统所有施工作业及设备检查人员上道必须穿着黄色反光马夹。

2.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施工负责人穿着橙色反光马夹,带齐防护信号、备品、持证上岗。

3.施工负责人、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每天施工、作业前必须与车站运转室核对钟表,并按照《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19条要求带齐作用良好的通讯设备和信号备品。

4.现场防护员必须参加工区每天分工点名会和施工结束后的总结会,驻站联络员视其情况必须参加施工结束后的总结会,防护员应熟知当日施工作业项目、位置、地形情况、作业组数、人数、相互之间联系方式、旅客列车图定通过相邻车站时刻及机具使用情况等内容,清楚防护标(牌)设置要求和地点。

5.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应携带《岗位合格证》、《铁路职工工作证》、《防护通话记录本》、《列车通过时刻表》等上岗。

第20条驻站联络员工作职责1.按照施工项目、计划,根据施工负责人的委托负责办理施工登销记手续。

2.及时了解车站值班员办理区间闭塞或接到邻站发车及办理本站发车前、开车后等手续以及临时变更情况确认后,立即向工地防护员发出预报,确报或变更通知。

3.驻站联络员必须坚守岗位,如因事暂时离开时应有人代替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

4.妥善保管防护用通信设备,经常检查试用,保证在使用时性能良好。

5.严格执行每隔3~5分钟定时通话、复诵和确认(确认对方姓名,确认防护有效,确认列车闭塞时分)制度,按规定填写施工防护记录,做好与施工负责人、驻站联络员、其他防护员的自控、互控、他控,准确及时通知行车及安全信息。

第21条驻站联络员作业标准。

1.驻站联络员必须在施工(天窗修作业)前1小时到达车站,携带当日施工方案或天窗修计划,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运统—46)内按当日施工方案或天窗修计划所列项目、地点、时间及影响范围进行登记。

2.利用列车间隔的作业或线桥设备检测,驻站联络员应提前30分钟到达车站,在《工务设备检修登记簿》上登记。

3.调度命令下达后,驻站联络员必须与车站值班员核对封锁命令的命令号、区间、地点、起止时间、项目、影响范围等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知每处施工、作业负责人。

4.驻站联络员必须随时注意观察控制台的信号显示,加强与车站值班员联系,切实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地把本线及邻线列车车次及开车时分通知每处现场防护员。

5.每名驻站联络员负责联络的作业点不得超过2个,并且不得同时负责2个不同区间的防护联络,遇区间内超过200人的群体上道作业、施工现场长度超过500米的换轨、清筛作业,必须单独设置驻站联络员。

6.车站驻站联络员与施工、作业现场防护员或施工、作业负责人联系的程序规定如下:⑴施工负责人应通过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时刻,设置好防护后方可施工。

在作业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来车“预报”、“确报”等信号。

预报:车站对施工区间办理闭塞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预报;如系通过列车,则应提前一个车站(即邻站向本站发车时)发出预报。

确报:车站向施工区间发车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确报。

施工地点距车站较近或施工条件较复杂,需提前预报、确报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与驻站联络员商定明确,并通知全体防护员及施工人员。

变更通知:预报、确报有变化时,驻站联络员应向现场防护员发出变更通知。

⑵现场防护员接到驻站联络员发出的预报、确报、变更通知后,均应立即通知施工、作业负责人或按规定信号(用喇叭、信号旗等)向施工、作业负责人重复鸣示,直至对方以相同信号回答时为止。

同时应加强警戒,注意瞭望,监视来车与工地情况。

如设置有中间联络防护员时,应以上述相同方式准确及时地将信息传达给对方。

⑶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应至少每3~5 min联系一次。

严格执行通话三确认制度(确认对方姓名、确认对方听清、确认下道时间),如联系中断,现场防护员应立即通知施工、作业负责人停止作业,将线路恢复到准许放行列车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