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课标识字写字目标对比解读●新旧目标对比一、总目标:(旧)总目标: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新)总目标: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旧)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新)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学段(3~4年级)(旧)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新)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旧)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旧教学建议对比(旧)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新)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新旧评价建议对比(旧)(一)识字与写字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新)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对比总结:总目标的要求是:“正确工整”,“有一定速度”。
所谓“正确”,是指把字写对,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字,不生造字。
所谓“工整”,是指把字写得整洁,美观,书写认真,不潦草,不马虎,不歪斜,偏旁部首位置要恰当,比例合适,结构匀称,行款整齐,字迹清楚,一丝不苟。
所谓“有一定的速度”,是指在规范认真工整的基础上,要求书写达到一定的速度。
第一项:要求会写字的数量减少,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旧课标”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认识3500个汉字,一二年级学生写字要求为800—1000字,三四年级学生会写2000个汉字。
而在“新课标”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字要求维持不变,但对小学生的写字数量要求则大为降低。
其中,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写字要求降至800字,三四年级学生写字要求降至1600个。
减少写字数量,显然是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
减少数量,也是为了提高写字的质量,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发育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手指肌肉还没有长好,如果写字量大了,一方面长期处在手腕用力的状态,影响手指的发育;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抵触情绪,厌烦这样一件重复的事情,对写字丧失兴趣,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减少写字的数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完成课标提出的有关课外阅读量的目标。
第二项:要求会写毛笔字。
根据“旧课标”的要求,小学一到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而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则提出了“兼修毛笔”的新要求。
“新课标”明确,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第三项:对写字质量要求提高了。
旧版课标对写字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端正、整洁;新版课标在第三学段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
新版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新版课标中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好字表中的300个子,然后逐步发展学生的写字能力。
这些要求是依据练字的规律提出来的,意在提醒教师讲究练字的效果,提高写字的质量。
第一学段提出“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把“写”放到与“识”同等重要的位置,“两条腿走路”才能稳步前进。
可见修订版课标对目标的导向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
另外对写字姿势也做了特别的要求——“写字姿势正确”。
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部分,在原来四条标准之上,新增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中段对书写姿势和习惯再做强调,可见习惯的培养多么重要,同时强调“书写正楷字要熟练”,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据我所知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这一课!毛笔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因我们老师意识的淡漠置课标于不顾,将在一代代学生中消亡丢失。
这是传统文化的遗憾。
我们应该重新发扬传统文化。
行动起来!第三学段识字写字部分再次新增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的要求,对高段学生书写姿势和习惯第三次做强调指出,同时强调书写书写正楷字要“有一定的速度,力求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