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
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甚至包括顾客本身。
其目标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
供应链流程观点:
1、循环观点:供应链运作流程可以分为一系列的循环,每一个循环在供应链两个相邻的环节进行。
2、推拉观点:根据是响应顾客订货还是预订顾客订货,供应链的流程分成两种类型。
拉动流程是由顾客订单驱动的;推动流程是由预计的顾客订单驱动的。
企业中供应链的宏观流程:客户关系管理(CRM)、内部供应链管理(ISC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
如何引得战略匹配:理解顾客和供应链不确定性、理解供应链能力、赢得战略匹配
敏捷公司间范围:公司在与随时间变化的供应链各个环节合作时,获得战略匹配的能力
供应链绩效的几个驱动因素:
1、设施:供应链网络的实际地理位置,即产品储存、组装或加工的场所
2、库存:供应链上所有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
3、运输:库存在供应链上点到点的移动
4、信息:整个供应链上设备、库存、运输、成本、价格、客户的数据和分析材料
5、采购:选择由谁来从事特定的供应链活动,如生产、储存、运输或信息管理。
6、定价:决定着在供应链上公司如何为商品和服务收费
周转库存:用于满足供应商两次送货之间所发生的需求的平均库存
安全库存:为了处理需求超出预期的情况而持有的存货,它是为了对付不确定性、
季节性库存:为了处理预测需求的波动而建立的
产品的可获性水平:库存的产品中能够准时满足需求那部分的比例
库存的衡量指标
1、平均库存:持有库存的平均数量
2、超过指定天数库存的产品
3、平均补货批量:平均每次补充订货的数量
4、平均安全库存:补充订货到达时所持有的平均库存量
5、季节性库存:仅为需求的季节性变化而采购的周转库存和安全库存的数量
6、满足率:运用库存使订单/需求得到准时满足的比例
7、脱销时间比例:某一特定单品是零库存的时间比例,这个比例可以估计缺货时期的需求
运输的衡量指标
1、平均内向运输成本:占产品销售额或产品销售成本的一定比例的产品投入生产设施的成本
2、平均入库装运规模:生产设施每次入库装运的平均单位数量或价格
3、平均外向运输成本:将货物从生产设施发送给顾客的成本
4、平均外向装运规模:生产设施每次发货装运的平均单位数量或价格
5、每次装运的平均外向运输成本:每次发货的平均运输成本
6、运输方式比例:每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比例
信息的衡量指标
1、预测时段:预测所针对的未来的一段时间。
预测时段必须等于预测引发的决策的提前期
2、更新频率:每个预测更新的频率
3、预测误差:预测需求与实际需求间的差别
4、季节性因素:季平均需求高于或低于年平均需求的程度
5、计划波动:计划产量或库存与实际值得差额
6、需求变动与订单变动的比例:即将到来的需求与发出供应订单的标准差
采购的衡量指标
1、应付天数:供应商完成供应链任务到获得支付之间的天数
2、平均购买价格:每年购买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
3、购买价格范围: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价格的波动幅度
4、平均购买数量:每次订货平均购买的数量
5、准时交货比例:供应商按时交货的比例
6、供应质量:供应产品的质量
7、供应提前期:订货到产品送达之间的平均时间
定价的衡量指标
1、利润率:利润占收入的百分比
2、销售未付天书:销售到收取现金之间的平均时间
3、每次订货固定成本增量:独立于订货规模的增加成本
4、单位可变成本增量:随订货规模变化所增加的成本
5、平均销售价格: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完成某项任务的平均价格
6、平均订货量:每次订货的平均数量
7、销售价格区间:某一特定时期内每单位产品的最高和最低销售价格的变化范围
8、单位时间销售额区间:某一特定时期,每单位时间(日/周/月)最高和最低的销售量的变化范围
供应链战略匹配
定义:供应链战略匹配是指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拥有相同的目标。
即竞争战略设计用来满足的顾客优先目标与供应链战略旨在建立的供应链能力目标之间相互协调一致。
若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不匹配,会导致供应链采取一些与顾客需求不一致的行动,导致供应链剩余减少,供应链利润下降。
战略匹配迫使所有职能部门瞄准一个共同目标,这个目标最终与顾客需求协调一致。
障碍:产品品种的增加、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日益提高需求的顾客、供应链所有权的分散、全球化、实施新战略的困难
预测的作用:对研究对象未来状态或未知状态进行预计和推测。
预测方法:定性法、时间序列法、因果关系法、仿真法
需求预测的基本步骤:
1、理解预测的目标
2、把供应链的需求计划和预测整合起来
3、了解和识别顾客群
4、识别影响需求预测的主要因素
5、确定合适的预测技术
6、设定预测绩效和误差测度
综合计划:关于全局综合性的决策。
涉及的相关参数有:生产速率、劳动力、加班量、机器产能水平、转包、延期交货需求、现有库存
计划期:综合计划要产生一种结果的时间范围,通常在3~18个月
批量:供应链某一环节在既定时间内所要生产或者采购的产品数量。
周转库存:由于供应链中企业生产或采购的批量大于客户需求量而产生的平均库存量。
固定订货成本:不随订货批量大小变化却在每次下订单时都要发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
库存持有成本: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持有一个单位产品的库存所支付的成本。
预先购买:零售商在即期(促销期间)采购以待远期销售的行为。
安全库存:在给定的期间内,为满足顾客需求而持有的超过预测数量的库存量。
提前期:货物从订购到交付之间的时间间隔。
延迟:供应链推迟产品差异化或定制化直至最接近产品销售时间的能力。
梯级库存:供应链某一环节和最终顾客之间的所有库存。
产品可获性水平(顾客服务水平CSL):衡量现有库存可以满足的顾客需求占总需求的比率。
快速响应:供应链采取的缩短补货提前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