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类专业分类
(1)音乐类:含音乐表演(如声乐、器乐等)、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乐器修造(如提琴制作、钢琴调律)等。
(2)美术类:含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书法、艺术设计(如环境设计、装潢设计等)、摄影(如商业摄影、图片摄影、新闻摄影等)、戏剧舞台美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服装设计与表演等。
(3)舞蹈类:含舞蹈表演(如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国际舞等)、舞蹈编导、舞蹈学(如舞蹈教育)等。
(4)广电、影视、戏剧类:含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如录音工程等)、摄影摄像、影视照明、电视节目制作、表演(如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戏剧表演等)、导演(如影视导演、戏剧导演等)、影视戏剧文学等。
(5)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如影视制片管理、艺术管理)等。
(6)公共关系学类:含空中乘务、宾馆服务等。
(7)理论类:含编导史论、文艺编导、音乐理论、舞蹈史论、美术史论、艺术设计史论等。
二.填报志愿须知的术语
1.省控线、调档线、实录线
高考录取前,省级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招办)根据当年试卷分数统计情况,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总计划与考生人数按一定比例分批次划线公布,这就是各批次的省控线。
考生的考分达到某一批次省控线,将可以填报该批次及其以下各批次的院校。
各批次录取时,省级招办按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1∶1.2,由高校在其“招生章程”中先行公布)向高校投档。
例如,一本批次的某高校在某省当年招生计划为100人,公布的投档比例为120%,该省招办向该高校首次投档,其中第120人的分数,就是该校当年在该省的调档线。
这120人经该高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后,选择录取其中的100人,其第100人的分数,就是该校当年在该省的实录线或叫最低录取线(若其一志愿不满额或零投档,而靠后续志愿录满100人,那么第100名考生的高考分数就是该校在当地当年的最低录取线也即该校的实录线)。
2.录取批次
高考志愿的批次也就是录取安排的批次(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一般分提前批、本科第一批(一本)、本科第二批(二本)、本科第三批(三本)、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批次设置可能会有所不同,请以当地省级招生部门安排的批次为准。
预科志愿在同批次填报。
提前批录取院校一般含军队(武警)院校、国防生招生院校、公安院校、教育部直属师范本科院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和专业。
本科第一批(一本)一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部属共建的原部委属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和专业;本科第三批(三本)一般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第二批(二本)一般为除本科第一批和第三批之外的普通本科高校。
专科第一批一般为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专科)、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专科)和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专科第二批一般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高职学院、民办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普通高职(专科)。
3.院校梯度
所谓“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由于多种因素,录取分数高低不同而形成的高低差异。
一般来说,名牌大学、地理位置好如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城市的院校在录取新生时,录取线一般偏高;而地理位置较差、知名度不高的院校,录取新生时,录取线相对偏低;而介于偏高、偏低之间的院校,录取线则居中。
于是,这三类不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便显示出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
如果把三个不同档次的院校在一个批次中从高到低排列,便形成了“梯度”。
考生在报考志愿时,一定要拉开志愿间的档次,形成志愿的“梯度”。
这不仅是技巧问题,更是关系到能否考上大学的厉害攸关的问题。
同时,志愿梯度还包括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就称“专业梯度”。
专业梯度主要表现为“热门”与“冷门”的关系,所以在处理专业的梯度中,主要也就是要处理好“热门”与“冷门”的关系。
4.“大小年”
高校每年即使在同一个省份,录取分数线在不同的年份也可能高低不同,如果高低落差较大,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大小年”,也就是说,录取分数可能某年高、某年低。
从报考心理来讲,当某所学校过去录取分数线较高时,很多考生可能因此有顾虑不敢报考该校,而去报考另一所录取分数相对低的学校。
一般来说,报考的考生越多,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会越高;反之,报考的考生越少,则该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会越低(当然,这种“低”是有限度的,考生至少必须达到学校招生批次的省控线)。
所以,填报志愿时,我们既要注意所填报院校往年有无“大小年”现象,也不能简单地凭此现象去求稳追“小年”。
因为,“大小年”现象虽有一定规律,但也并非上年高(低)下年就一定低(高),特别是随着平行志愿的实施,过去梯度志愿中的“大小年”现象有所减少,或出现每年录取分数相对稳定的局面。
5.专业服从调剂
由于志愿卡容纳的信息有限,不可能设置过多专业志愿填报位置。
设置“服从调剂”栏,是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考生不仅填报所报院校的N
个专业(各地的志愿卡设置不一样,有的可选择3个,有的可选择4个,有的可选择6个),还可表明是否愿上该院校的其他专业。
如果“愿意服从”,意味着如果考生所报专业均未被录取时,院校可以将其调剂到其他未录满的专业学习。
一般来讲,考生愿意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应谨慎,要从自己的意愿出发选择。
考生在填报志愿卡时,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
凡此处“空白”时,录取时,录取高校将均按“不服从调剂”对待。
6.调档比例
在前面解释“调档线”中,我们使用了“按一定比例”一说,前面的“按一定比例”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调档比例”。
简单说,调档比例是指院校在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档要求中提出的调阅考生档案数与院校招生计划数之间的比例。
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2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地区,院校的投档比例一般在100%~110%。
某高校如果在某省的招生计划为100人,向社会公布的调档比例为120%。
那么,省级招生部门在录取投档时,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则要向该校投档120人,供高校择优录取。
7.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又叫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其含义直观上可以理解为:大学在安排进档考生专业时,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
如,当年某高校在当年招生章程中规定:设置专业分数级差,前四个专业志愿及调剂志愿依次为5、3、1、1分,同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全面考核择优确定专业。
如果报考该校的考生分数未达到他的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分数,则他的高考分数将被减去5分参加他的第二专业志愿录取。
如果还没被录取,则再减去级差分数参与后续专业志愿录取。
8.“冷门”“热门”专业
由于社会发展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一,一些专业相对于另外的专业来说,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机会多一些,或者是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方面都强于另外一些专业的毕业生。
这样在报考时,那些就业好、毕业后收入高的专业报考人数就多,那些就业一般和毕业后收入相对低的专业报考者就少,这一多一少就形成了专业的“热门”和“冷门”之分。
通常“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较“冷门”专业高,所以,即使是你达到了某所学校的投档线,如果专业选报过热,且“冷然”搭配不当,也有可能落选。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做出一定的取舍。
如果自己特别爱好某个专业,而自己的分数又上不了好学校的这个专业,这时就要考虑录取分数稍微低一点的学校;如果是特别向往某个院校,那么在专业选择时就要做出一定的让步。
9.征集志愿
所谓“征集志愿”就是在某一批次正常录取结束之后,某些大学按公布的招生计划还未录取满额,省级招生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考生公布,并组织成绩上了该批次省控线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照缺额计划,再次填报本批院校的志愿,从而提高考生录取机会,以协助高校完成招生计划。
特别是实行平行志愿后,其投档方式采取一次性投档,而对其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的高校,普遍采取“征集志愿
三.艺术类提前批填报注意事项
艺术类提前批平行志愿包括,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志愿与艺术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志愿。
考生填报时,首先要注意填报资格是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在填报志愿资格线以上。
艺术类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艺术类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实行传统院校志愿。
不同省份的情况也不一样,仅供参考。
一般而言,由于艺术类专业考试分学校考和省统考,因此,投档方式和录取方式不同。
艺术类专业校考院校的投档原则是对文化分、专业分均达到省控线的考生按照院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投档。
对于美术类使用省专业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对文化分、专业分均达到省控线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按照考生的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排序,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投档。
对于音乐类专业使用省专业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对文化分、专业分均达到省控线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按照考生的专业分排序,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投档。
对31所独立设置的艺术本科院校及清华大学等5所院校,按院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投档。
31所独立设置的艺术本科院校及清华大学等5所院校以外的其他专业校考的院校(专业),对文化分、专业分均达到省控线的考生,按照院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