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整体护理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整体护理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整体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下实施肩袖损伤修补术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择取我院在2013年06月~2014年06月接收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74例患者,利用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3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研究对照组;一组37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作为研究的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30%(36/3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ASES、GE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肩关节镜下实施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平配合整体护理,有助于临床效果及舒适度的提高,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标签:肩关节;肩袖损伤修补术;整体护理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部位比较多见的一种疾患[1],一般临床症状为活动受限、无力以及肩关节疼痛等。

现阶段,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肩袖损伤的效果已经获得了证实及认可。

现择取我院在2013年06月~2014年06月接收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74例患者,探析其治疗期间开展整体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3年06月~2014年06月接收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74例患者,均属于肩袖全层断裂,术前拍摄关节正位片及MRI检查,并结合疾病史、体征、症状得以确诊。

利用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

观察组中,包括21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

年龄均在24~64岁,平均年龄(51.47±3.41)岁。

其中,左侧肩袖损伤者20例,右侧肩袖损伤者17例。

Gerber 分型:部分肩袖损伤者7例,中小型损伤者21例,巨大型损伤者9例。

对照组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

年龄均在25~66岁,平均年龄(5
2.73±
3.19)岁。

其中,左側肩袖损伤者21例,右侧肩袖损伤者16例。

Gerber 分型:部分肩袖损伤者8例,中小型损伤者22例,巨大型损伤者7例。

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疼痛,患侧肩关节上举及外展活动障碍、前外侧疼痛,疼痛弧征,且撞击试验结果为阳性,两组患者的分型、症状、年龄等各方面比较,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骨科疾病的特点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管理以及临床并发症的预防等干预[2]。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

①去枕选择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

在患者麻醉苏醒前,应用肩关节外展支具让患肩略前屈进行固定[3],外展50°。

增强患者或其家属对患肩功能恢复的信心,如果手术操作过程中肩袖修补缝合口存在张力,手术治疗后可应用颈腕吊带,仔细观察固定的松紧程度。

并且,在患侧腋下横向放置上肢抬高垫,让肩关节前屈20~30°,支具必须增加外展角度,可达到90°。

24h后将颈腕吊带取下,实施动能锻炼。

术后4w时,患肩可改用肩关节吊带予
以有限固定。

②疼痛的护理干预。

术后为患者解释清楚疼痛的原因,当天安置静脉止痛泵实施持续止痛[4],耐心聆听患者的主诉,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疼痛,个体化的结合患者个性特征、家庭背景以及文化水平等情况[5],进行身心松弛法、情绪转移以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

护理操作时,动作要缓慢轻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必要情况下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

③冰敷护理。

手术完成第一天开始常规冰敷,直到肩关节肿胀彻底消退。

冰敷期间,切口敷料与冰袋之间应该放置一层塑料薄膜[6],避免浸湿敷料引起切口感染。

并且,注意将温度保持在0~4℃,以防出现冻伤。

④康复训练。

制定康复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撕裂类型、患者意愿等综合考虑[7]。

康复训练共分成3个阶段,?訩术后6~8h麻醉药效消退后,实施肩关节的被动牵拉、外旋训练,可活动至前屈140°,若手臂在体侧时可外旋40°,动作务必缓慢轻柔。

每次20~30下,2~3次/d,直到术后6w。

?訪术后7~12w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实施被动运动,在非抗阻力下进行主动助力活动训练,并且实施手抗阻肩胛骨运动,指导姿势训练。

训练期间应该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完成肩关节活动外展60~90°,前屈14~16°,外旋40~60°。

12w内的力量训练应限制在90°。

?訫扩大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技巧选连、强化康复锻炼以及肌力锻炼,同时增强肩关节的灵活定、协调性锻炼,提高三角肌、肩袖肌在肩胛骨平面的肌力锻炼,每组15~20下,3~5组/d。

1.3疗效评判对患侧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利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简UCLA)制定的肩关节评分标准,总分共有35分,进行评判。

优: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肩部疼痛、压痛症状消失,肌力恢复至V级。

通过UCLA肩关节评分得34~35分。

显效:患者肩关节活动稍有受限,肩部疼痛几乎消失,前屈达80~90°,后伸达40~60°,外展可达90°,内收45°,外旋、内旋60~80°,肌力恢复至IV-V级,通过UCLA肩关节评分得28~33分。

优:患者肩关节外展增加程度大于60°,外旋、内旋增加超过40°,肩关节周围疼痛有所缓解,肌力恢复至IV级,通过UCLA 肩关节评分得21~27分。

差:治疗前、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症状及功能没有显著性改变,通过UCLA 肩关节评分得0~20分。

应用ASES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状况,通过美国医学会制定的GEPI里面的方法定量评价患者患侧肩关节的活动综合性。

1.4统计学分析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通过均数±、平均数(x±s)表示计量数据,运用χ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

当对比差异P<0.05时,试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30%(36/3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ASES、GEPI 评分情况两组患者的ASES、GE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肩关节镜下实施肩袖损伤修补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三角肌处于肩峰时的附着点,其优点在于对关节内影响较少、视野较广、创伤较小、出血较少、诊断准确性高、安全性高等,以利于术后早期实施功能训练及康复运动。

整体护理是现代化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其高度重视个性化、整体化,让社会、生理以及心理均可以得到满足[8],促进护理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本次研究把整体护理融入在肩关节镜下进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后护理、康复锻炼中,获得了满意成效。

整体护理的开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术后把护理重点落实在生命体征检测、体位护理、引流管理、疼痛及冰敷的整体护理,同时为康复锻炼做好充分准备。

手术治疗后康复锻炼的护理主要是为了避免肌肉出现萎缩、关节粘連以及软骨变性的发生。

既能够增强患肢的血液循环,消退肿胀,加强关节面的重塑性,以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还能促进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的愈合。

术后整体护理结合康复锻炼均是以鼓励患者接受为主,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让患者逐步参与到护理计划中,形成主动参与型的护患模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利于患肩功能的恢复。

本次试验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3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49%;并且ASES、GE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显著性改善。

由此进一步验证,在肩关节镜下实施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平配合整体护理,有助于临床效果及舒适度的提高,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嗣菁.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舒适护理及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6):82-83.
[2]鲁建丽,姜香云,陈中.肩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7):602-604.
[3]钟珊,刘晓华,覃鼎文,等.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的康复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40-43.
[4]汤静雯,秦瑜.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A):40-41.
[5]徐伟荣,李瑾,顾异香.肩关节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73-474.
[6]徐展,张烨,杨丽丹,等.肩关节镜手术38例的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36(12):9045-9046.
[7]付佳,高凡.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302-1304.
[8]徐玉婷,黄巧玲.关节镜下肩袖撕裂修补术的护理[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2):94-95.编辑/申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