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理论知识
不饱和烃的加氢饱和反应
不饱和烃:在碳氢化合物中,除了碳原子之间都以碳
碳单键相互结合的饱和链烃之外,还有许多烃,它们 的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的 氢原子数少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这样的烃叫做不 饱和烃!
直馏煤焦油馏分中,不饱和烃含量很少,二次加工油
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烃,这些不饱和烃在加氢精制条件 下很容易饱和,代表性反应为:
煤焦油中氧化物的含量很小,煤焦油中含有环烷酸、
脂肪酸、酯、醚和酚等。在蒸馏过程中这些化合物都 发生部分分解转入各馏份中。煤焦油馏分中经常遇到 的含氧化合物是环烷酸,二次产品中也有酚类,这些 氧化物加氢转化为水和烃。含氧化合物的氢解反应, 能有效的脱除煤焦油馏分中的氧,达到精制目的。几 种含氧化合物的氢解反应如下: 酸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
加氢反应分为: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加氢精制是煤焦油在氢压下进行催化改质的统称。 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煤焦油中含硫、氮、氧 的非烃组分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分子发生脱除硫、氮、 氧和金属的氢解反应,烯烃和芳烃分子发生加氢反应 使其饱和。通过加氢精制可以改善油品的气味、颜色 和安定性,提高油品的质量,满足环保对油品的使用 要求。
在加氢精制过程中,氮化物在氢作用下转化为NH3和
烃,从而脱除煤焦油馏分中的氮,达到精制的要求。 几种含氮化合物的加氢精制反应如下: 脂肪胺在煤焦油馏分中的含量很少,它们是杂环氮化 物开环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很容易加氢脱氮。
腈类可以看作是氢氰酸(HCN)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
基取代而生成的一类化合物(RCN)。煤焦油馏分中 含量很少,较容易加氢生成脂肪胺,进一步加氢,CN键断裂释放出NH3而脱氮。
根据加氢脱氮反应的热力学角度来看,氮化物在一定
温度下需要较高的氢分压才能进行加氢脱氮反应,为 了脱氮安全,一般采用比脱硫反应更高的压力。
在几种杂环化合物中,含氮化合物的加氢反应最难进
行,稳定性最高。当分子结构相似时,三种杂环化合 物的加氢稳定性依次为: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的氢解反应
煤焦油加氢精制过程的主要反应包括:含硫、含氮、
含氧化合物等非烃类的加氢分解反应;烯烃和芳烃 (主要是稠环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此外还有少量 的开环、断链和缩合反应。这些反应一般包括一系列 平行顺序反应,构成复杂的反应网络,而反应深度和 速率往往取决于煤焦油的化学组成、催化剂以及过程 的工艺条件。一般来说,氮化物的加氢最为困难,要 求条件最为苛刻,在满足脱氮的条件下,也能满足脱 硫、脱氧的要求。
其化学反应包括饱和、还原、裂化和异构化。烃类在加 氢条件下的反应方向和深度,取决于烃的组成、催化 剂的性能以及操作条件等因素。
在加氢裂化过程中,烃类反应遵循以下规律:提高反应 温度会加剧C-C键断裂,即烷烃的加氢裂化、环烷烃 断环和烷基芳烃的断链。 如果反应温度较高而氢分压不高也会使C-H键断裂,生 成烯烃、氢和芳烃。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C=C键的 饱和,降低压力有利于烷烃进行脱氢反应生成烯烃, 烯烃环化生成芳烃。在压力较低而温度又较高时,还 会发生缩合反应,直至生成焦炭。
各种有机含硫化物在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活性,因分子
结构和分子大小不同而异,按以下顺序递减:硫醇(RSH) >二硫化物(RSSR′)>硫醚(RSR′)≈氢化噻吩>噻 吩。
噻吩类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在工业加氢脱硫条件下,因分
子大小不同而按以下顺序递减: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甲基取代的苯并噻吩。
酮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
苯酚类加氢成芳烃:
在加氢进料中各种非烃类化合物同时存在。加氢精制
反应过程中,脱硫反应最易进行,无需对芳环先饱和 而直接脱硫,故反应速率大耗氢小;脱氧反应次之, 脱氧化合物的脱氧类似于含氮化合物,先加氢饱和, 后C-杂原子键断裂;而脱氮反应最难。反应系统中, 硫化氢的存在对脱氮反应一般有一定促进作用。在低 温下,硫化氢和氮化物的竞争吸附而抑制了脱氮反应。 在高温条件下,硫化氢的存在增加催化剂对C-N键断 裂的催化活性,从而加快了总的脱氮反应,促进作用 更为明显。
基础知识
从化学组成上看,煤焦油由哪些元素组成?
煤焦油主要由碳氢两大元素组成,是一种以烃类 化合物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其中碳占83~87%,氢占 11~14%,其次是由含硫、氮、氧等元素所组成的含硫、 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构成的非烃类化 合物,硫、氮、氧合计占1~5%;另外,微量的重金 属元素,如钒、镍、钠、铜、铁、铅以及微量的非金 属元素,如砷、磷、氯等。
加氢脱金属反应
金属有机化合物大部分存在于重质煤焦油馏分中,特
别是渣油中。加氢精制过程中,所有金属有机物都发 生氢解,生成的金属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减活, 导致床层压降上升,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金属随反 应周期的延长而向床层深处移动。当装置出口的反应 物中金属超过规定要求时即认为一个周期结束。被砷 或铅污染的催化剂一般可以保证加氢精制的使用性能, 这时决定操作周期的是催化剂床层的堵塞程度。
氢气的来源与质量要求
加氢精制装置需要供给氢气。氢气来源一般有两 种:一是利用催化重整的副产物——氢气,二是采用
制氢装置生产的氢气。加氢精制工艺耗氢量要比同样
规模的加氢裂化少。
在加氢精制装置中有大量的氢气进行循环使用,
叫做循环氢。
氢的纯度越高,对加氢反应越有利;同时可
减少催化剂上的积炭,延长催化剂的使用期限。
在加氢裂化条件下烷烃的异构化速度也随着分子量的增大 而加快。烷烃加氢裂化深度及产品组成,取决于烷烃碳离
子的异构、分解和稳定速度以及这三个反应速度的比例关
系。改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酸性活性的比例关系,就能 够使所希望的反应产物达到最佳比值。
加氢脱硫反应
硫的存在影响了油品的性质,给油品的加工和使用带
来了许多危害。硫在石油馏分中的含量一般随馏分沸 点的上升而增加。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硫醇、硫醚、二 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硫芴)等物 质。含硫化合物的加氢反应,在加氢精制条件下石油 馏分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氢解,转化成相应的烃和 H2S,从而硫杂原子被脱掉。几种含硫化合物的加氢 精制反应如下:
分中其含量无法测定。二硫化物加氢反应转化为烃和 H2S,要经过生成硫醇的中间阶段,首先在S-S键上断 开,生成硫醇,在进一步加氢生成硫化氢,在氢气不 足条件下,中间生成的硫醇也能转化成硫醚。
杂环硫化物是中沸点馏分中的主要硫化物。沸点在
400℃以上的杂环硫化物,多属于单环环烷烃衍生物, 多环衍生物的浓度随分子环数增加而下降。
硫醇通常集中在低沸点馏分中,随着沸点的上升硫醇
含量显著下降,>300℃的馏分中几乎不含硫醇。硫醇 加氢时发生C-S键断裂,硫以硫化氢形式脱除。
硫醚存在于中沸点馏分中,300—500℃馏分的硫化物
中,硫醚可占50%;重质馏分中,硫醚含量一般下降。 硫醚加氢时首先生成硫醇,再进一步脱硫。
二硫化物一般含于110℃以上馏分中,在300℃以上馏
因此,一般要求循环氢的纯度不小于85%(体),
新氢的纯度不小于99.7%。
氢气中常含有少量的杂质气体,如氧、氯、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甲烷等,它们对加氢精
制反应和催化剂是不利的,必须限制其含量。
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就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和非烃类化合
物加氢转化,烷烃、烯烃进行裂化、异构化和少量 环化反应,多环化物最终转化为单环化物。加氢裂 化采用具有裂化和加氢两种作用的双功能催化剂, 因此,加氢裂化实质上是在氢压下进行的催化裂化。 加氢裂化过程是在较高压力下,烃类分子与氢气在 催化剂表面进行裂解和加氢反应生成较小分子的转 化过程,同时也发生加氢脱硫、脱氮和不饱和烃的 加氢反应。
噻吩与四氢噻吩的加氢反应首先是杂环加氢饱和,然
后是C-S键断裂(开环)生成硫醇,(中间产物有丁 二烯生成,并且很快加氢成丁烯)最后加氢成丁烷和 硫化氢。
对多种有机含硫化合物的加氢脱硫反应进行的研究表明:
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的加氢脱硫反应多在比较缓和的条 件下容易进行。这些化合物首先在C-S键、S-S键发生断裂 生成的分子碎片再与氢化合。和氮化物加氢脱氮反应相似, 环状硫化物的稳定性比链状硫化物高,且环数越多,稳定 性越高,环状含硫化合物加氢脱硫较困难,条件较苛刻。 环状硫化物在加氢脱硫时,首先环中双键发生加氢饱和, 然后再发生断环脱去硫原子。
苯胺加氢在所有的反应条件下主要烃产物是环己烷。
六员杂环氮化物吡啶的加氢脱氮如下:
加氢脱氮反应基本上可分为不饱和系统的加氢和C-N
键断裂两步。由以上反应总结出以下规律:单环化合 物的加氢活性顺序为:吡啶(280℃)>吡咯(350℃) ≈苯胺(350℃)>苯类(>450℃);由于聚核芳环的 存在,含氮杂环的加氢活性提高了,且含氮杂环较碳 环活泼的多。
加氢脱氮反应
氮化物的存在对油品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含有机氮
化物的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x污染环境;作为催化 过程的进料,含氮化合物会使催化剂中毒而失活;含 氮化合物对产品质量包括稳定性也有危害,常常采用 加氢精制的办法进行油品脱氮。
煤焦油馏分中的氮化物主要是杂环氮化物,非杂环氮
化物含量很少。煤焦油中的氮含量一般随馏分沸点的 增高而增加,在较轻的馏分中,单环、双环杂环含氮 化合物(吡啶、喹啉、吡咯、吲哚等)占支配地位, 而稠环含氮化合物则浓集在较重的馏分中。
芳烃加氢饱和反应
加氢精制原料油中的芳烃加氢,主要是稠环芳烃(萘
系和蒽、菲系化合物)的加氢,单环芳烃是较难加氢 饱和的,芳环上带有烷基侧链,则芳香环的加氢会变 得困难。 以萘和菲的加氢反应为例:
提高反应温度,芳烃加氢转化率下降;提高反应压力,
芳烃加氢转化率增大。芳烃加氢是逐环依次进行加氢 饱和的,第一个环的饱和较容易,之后加氢难度随加 氢深度逐环增加;每个环的加氢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并处于平衡状态;稠环芳烃的加氢深度往往受化学平 衡的控制。 加氢精制中各类加氢反应由易到难的程度顺序如下: C-O、C-S及C-N键的断裂远比C-C键断裂容易;脱硫 >脱氧>脱氮;环烯>烯>>芳烃;多环>双环>> 单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