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会动的画教案2赣美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增强对传统美术的了解和兴趣。
2、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
2学情分析
《会动的画》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者是连续的画面里面,通过玩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3重点难点
了解感知中国传统的动画形式,明白动画的制作原理并能够设计出一幅作品。
能对同学的作品作出评价;能主动的参与,并创作出有一定质量的作品。
4教学过程
4.1一、导入播放走马灯的视频从而导入新课,点名主题以走马灯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 二、新授(1)简介皮影与皮影戏播放皮
影动画的视频,待学生欣赏完后,提问有谁知道皮影诞生在哪个国家,什么时间?(皮影戏最早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
)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下面我们来看皮影戏表演是怎么回事,(皮影演出场景),讲解: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喜剧。
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皮影是怎样制作的及艺术特点:皮影多为牛皮和驴皮制作而成,先将皮料的脂肪刮干净、晾干,这样又坚固又透明,然后将画稿画在牛皮上,再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下投影到布幕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特殊的美感。
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颈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人物的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
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示范自制皮影)。
据说,中国的皮影艺术从13世纪元代起,相继传入了亚欧各国。
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与高度的评价。
在中国,不少地方戏曲剧种也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具及表演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简介手影另外,平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