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定稿)

利用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定稿)

利用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自主学习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
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
必要的基础。

针对课堂上初中生只是对 “计算机”感兴趣,而不是对教材
感兴趣及上机操作秩序混乱等现象,以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
运用和评价方法遇到的问题,本文要介绍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借用计算机
软硬件,提出了解决这些现象的想法和途径。

【关键词】技术 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是初中一门必不可少的科目。

随着初一学生新教材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新教材中涵盖了当今世界流行的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的Word 、数据处理的Excel 、幻灯片制作的PowerPoint 、图像处理的Photoshop 、网络漫游的Internet 等。

新课程标准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下面就谈谈如何运用教学辅助软件,改变学生学习习惯,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机械式的学习转向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一、课堂纪律是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初中生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由于自制力相对较差,他们对游戏和娱乐很容易“着迷”、“上瘾”,到电脑教室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 或者玩玩小游戏,在老师宣布上课后才极不情愿的关掉QQ 或游戏。

而过不了多久,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经常会提前进入“自己神奇的世界”,对老师教学的内容视若无睹,而坐在其旁的同学也经常不能抗拒周围的事物吸引,把关注的目光进行了转移,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玩游戏、聊天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时有发生。

1、运用技术手段,切断学生开小差的后路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聊QQ 玩游戏的情况,我们曾多次切断电脑教室的网络,可大多数课程内容都需要上网操作。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多次尝试,上网查资料、下软件,终于解决这个问题。

拿出多余的一台电脑,安装双网卡,安装上网监控软件“网路岗”,设置为网桥模式,把连接外网的网线先通过这台电脑后再连接电脑教室内网。

通过对“网路岗”的设置,屏蔽掉关键字是QQ 的网页及游戏网址,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同时我们还采用限制每台学生机的上网流量的办法,使电脑教室网络更加稳定。

这样,学生就能够按照课程内容去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资料,却不能打开游戏网址及QQ 网页。

2、积极引导,纠正学生学习态度
封堵学生机的游戏网址后,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消极思想,这时候就要做的是“堵”之后的“疏”了。

教师讲解为什么能禁止其上游戏网站的原理,
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是一种工具,
是为我们服务的,而不是玩具,不是用来消遣的。

我们应该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把网上的信息能够有效地、高效地利用起来,这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出计算机带给我们的便利,这就是我们学会上网的目的。

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学生开小差的概率大大降低,慢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网络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

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

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带着“任务”,自主探究学习。

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能使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展示,有利于学生摆脱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精美的任务下达与指导得当,可使教师教学效果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压缩了教师讲解的时间
网络环境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教室开发的教学辅助软件,教师在教师机上安装软件,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明确的提出主题任务、学习探究的方法、学习资料、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

学习中,学生打开网页登录到服务器就能访问到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任务界面与操作界面的切换,节省了教师布置任务及讲解部分要点的时间。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

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被动传授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自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这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以计算机操作为主,但它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

精心设计的任务,配上网络模式的任务发布系统,节约了教师讲解任务的时间,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任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能力。

三、借助网络平台手段进行教学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发展个性。

”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注重差异性。

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应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网络投票评价等。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实,学生就是课堂最忠实的“读者”,他们不同的鉴赏力与感受力往往会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实现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使评价更方便有效呢?
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已成了良好的习惯。

1、教师全方位参与评价
利用基于网络的教学辅助系统应运而生,教师通过交互式的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监控着学生个体参与评价的次数、提交电子作业等情况。

通过网络,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在网络评价中的表现,以便更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而且也直接参与到各个小组学生的评价中,并且给予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们在获得老师的评价的同时,还取得了“真经”。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中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出评价,则采用其他方式来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2、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在体验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成功喜悦的同时,还能获得多方位多人次的不同的评价,这样就更能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平台上,学生能浏览全部学生的作品,可以进行自评,小组间的互评、或跨组间的互评,更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评价。

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强大,使每个同学都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当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般选择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教师也及时对小组中已经评价的作品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

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就能及时在网上看到自己作品的评价信息,看到自己的作品下闪亮着一颗颗星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运用新技术等一切资源,营造创新学生学习环境,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与文献:
林伟和《新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育信息技术2009年第6期)
陈志坚《浅议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温凤《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