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

质量标准及检查要点
分部名称:地基与基础
分项名称:防水混凝土
(一)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要点
1. 检查内容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养护、施工缝及预埋件的处理;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和强度。

2.质量控制
(1)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

选定配合比时,应按设计要求的抗渗标
号提高0.2MPa。

其他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包括粉细料在内)不少于320kg。

2)含砂率以35~40%为宜,灰砂比应为1.2~2.5。

3)水灰比不大于0.6。

4)坍落度不大于5cm,如掺用外加剂或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不受此限。

5)掺用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其含气量应控制在3~5%。

(2)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

掺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选用搅拌时间。

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振捣密实。

(3)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固定模板用的铁丝和螺栓不宜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

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以及绑扎铁丝,均不得接触模板。

如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时,应采取止水措施,一般采用在螺栓或套管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环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见图2-14、2-15)。

固定设备用的锚栓等预埋件,应在浇捣混凝上前埋入。

如必须在混凝土中预留锚孔时,预留孔底部须保留至少150mm厚的混凝土。

当预留孔底部的厚度小于150mm时,应
采取局部加固措施。

(4)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墙体一般只允许留设水平施工缝,其位置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壁交接处,一般宜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身上。

墙体设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

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处,施工缝接缝形式见图2-16。

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粒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再铺上一层20~25mm厚的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所用的材料和灰砂比应与混凝土的材料和灰砂比相同。

(5)防水混凝土凝结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并充分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防水混凝土不宜采用电热法养护。

采用蒸汽养护时,不宜直接向混凝土喷射蒸汽,但应保持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湿度,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并应采取措施排出冷凝水和防止结冰。

蒸汽养护的升温速度:对表面系数不小于6的结构,不宜超过6℃/h;对表面系数为6和大于6的结构,不宜超过8℃/h。

恒温温度不得高于50℃。

降温速度不宜超过5℃/h。

(6)抗渗试块的留置组数可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但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试块应在浇灌地点制作,其中至少一组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其余试块应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

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d。

如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变化时,均应另行留制试块。

强度试块必须接施工规范的规定留制。

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和第3章节有关规定。

(7)变形缝、穿墙管件的构造和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对于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必须进行观察检查并检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附加的沥青胶结材料防水层应涂刷均匀,无漏涂和脱层,其配合比符合要求。

(二)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分项工程质过检验评定使用防水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此表适用于具有防水功能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附加的沥青防水层。

保证项目
质量标准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等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GBJ301一88第五章第三节的规定。

3.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件、支模铁件等的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严禁有渗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1项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2项检查配合比和试块试验报告。

3项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基本项目
质量标准
1.混凝土外观
合格: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的位置基本正确!可满足使用要求。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预埋件位置正确。

2.沥青胶结材料防水层
合格:配合比符合要求,涂层均匀无漏涂和脱层。

优良:配合比及胶结料的加热和使用温度均符合要求,涂层均匀,厚度适宜,无漏涂、脱层、流淌等缺陷。

检查数量:每100㎡抽查1处,但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1项观察检查。

2项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三)应具备的技术资料
(1)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报告。

(2)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钢材复试报告。

(3)防水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抗压和抗渗)。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防水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四)常见质量问题
一、混凝土蜂窝、孔洞渗漏水
1.现象
混凝土的表面缺浆、小孔,形成蜂窝状。

2.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不净,模板拼缝不严密,漏浆严重;模板未浇水润湿。

(2)混凝土浇捣不密实或漏振;混凝土搅拌不均,使混凝土和易性差,又不分层浇捣振实。

(3)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严重离析。

(4)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造成孔洞。

二、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1.现象
施工缝处渗漏水。

2.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没有按规定的形式留缝;
(2)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进行施工缝接浆;
(3)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垃圾及杂物掉入施工缝中未及时清除。

当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即在新旧混凝土间形成夹渣层;
(4)施工缝处混凝土浇捣不密实。

三、混凝土裂缝渗漏水
1. 现象
混凝土裂缝渗漏水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当;
(2)混凝土浇灌后产生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当温度产生非均匀降温差时,造成表面层温度裂缝;
(3)水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4)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

四、预埋件部位及管道穿墙部位渗漏水
1.现象
预埋件处、管道穿墙处渗漏水。

2.原因分析
(2)预埋件处周围混凝土没有浇捣密实。

(3)管道穿墙的止水环没满焊或管道周围的混凝土没有浇捣密实。

(五)附图
(六)附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