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低的错误率
掌握学习
1、将教材分为多个小单元,举行单元测验 2、测验不要太难,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 80%-90%正确的地步 3、不能达到精熟的学生给予额外的时间补习
4、对学习较快者,在等待时间给予充实教学
5、期末考试包括所学过且学会的多个小单元。
2、移除惩罚(removal punishment)
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 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三)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管理
1、增加期望的行为
行为塑造(连续接近法) 代币制 行为契约
普雷马克原理(使用恰当的强化物)
通过将低渴望(低强度)的活动与高渴 望的活动联系起来,以促进低渴望活动 的出现。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三 学习的分类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
知识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பைடு நூலகம்
评价
情感领域
注意 反应价值化
心因动作技能
组织
价值体系性格化 创新
复杂动作
知觉 定向 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
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符号 事实 有组织的整体知识
智慧技能
第二篇 学习心理
第四章 学习概论
一、学习的定义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行为的相对 持久的变化。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 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变化。不过,这种变化 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 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酒醉、 内驱力等)来解释的 。
班 杜
把4至6岁的儿童分成两组。两组儿童
拉
在电实验二 影中都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
同的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快结束时,甲
组儿童看到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奖励;乙组
儿童看到的则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
接下来,让儿童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
有一个同样的充气人及成人榜样使用过的
其他物件。结果甲组儿童比乙组儿童表现
人们并不会实施他们学到的每一 件事情。
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受替代强化和
自我强化的影响。
观 察 学
1、习的作用 观察学习对行为的影响
攻击行为的形成
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观 察 学
2习的作用、观察学习对认知技能的影响
Schunk让9岁、10岁、11岁的数学学习差 生分别接受两种教学中的一种。
有示范组 无示范组 示范组比无示范组的正确率更高。
老师说: 只要你完成作业,就可以出去玩!
2、减少不期望的行为
消退 餍足 代价 孤立
惩罚的危险性?
课堂教学 1、程序教学 2、掌握学习(精熟学习)
学习程度
(f ) 学习使用时间 学习所需时间
(四)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总结
强化程序:R先于强化 消退程序:先前曾被强化过的R出现后
不再被强化 刺激的作用:无特定刺激产生R 反应的特点:反应是自发的 习得的行为:操作性(工具性)行为
选择目标行为,越具体越好。 确定学生的行为基线 选择有效强化物 接近行为每出现一次就给予强化 目标行为第一次出现,就立即强化 转为可变强化以保持目标行为
班 杜 拉 实 验 一
让儿童观看电影里一个女性成年 人对一个充气人的攻击性行为,然后 让他们再现。结果是所有儿童都能较 准确地显示出榜样的攻击行为。
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再组织两组儿童看
完电影,回到游戏室后以糖果作为奖励,
要求儿童尽可能回想榜样行为,并付诸行
动。结果两组儿童表现无任何差异。
巴普洛夫的实验
行为契约的组成
1、确定目标行为 2、确定如何测量目标行为 3、确定该行为必须执行的时间 4、确定强化与惩罚的发生 5、确定由谁来实施这项强化
程序教学
态度
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 应倾向。
两种学习分类的关系
布卢姆
加涅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心因动作技能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技能
(三)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
有意义
有意义接受
有意义发现
机械
机械接受
接受
机械发现
发现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二)原理
关于学习 关于强化 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作用
(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
观 察 学
1、注意 习 的 过 程
人们除非注意并精确地知觉榜样行 为的明显特征,否则是无法学到这 种行为的。
注意过程决定了个体在众多榜样作 用影响时有选择地观察哪些。
二级强化物 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 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如 钱、分数等。 社会强化物
活动强化物
代币强化物
强化程序
1、连续强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2、间隔强化(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
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 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 固定比率强化程序
察可在某种行为表现的当时,也可在某种 行为表现之后。
2.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个人经自我观察后,按照自己所定的
行为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
3.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 个人按自订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
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塑造行为时应注意的问题
观 察 学
2、保持 习 的 过 程
人们是通过以符号的形式把示范行为 表象化而进行保持的。榜样的示范行 为通过符号这一媒介被保持在长时记 忆中。
观察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表征系统, 映象表征系统和言语表征系统。
观 察 学
3、再现 习 的 过 程
再现过程是把符号表征转变成适当 的行动。
观 察 学
4、动机 习 的 过 程
鲍尔、希尔加德
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 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 生长过程。
加涅
(三)学习定义的要点
主体身上必须发生某些变化 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变化是后天习得的(排除成熟
、疲劳、药物等因素所致的变化)
二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 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一、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一)实验
巴普洛夫 华生
(二)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消退 在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仅仅呈现条件 刺激,而不予强化,条件反应就逐渐 减弱或停止。
自发恢复 条件反应消退后,经过一段时间,如果 仅仅重新呈现条件刺激,就会再次出现 条件反应。
泛化 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与此刺激物 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产生相同的反应。
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回答 怎么办的知识。
辨别 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
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包 括学习者控制自己的注意、选择性知觉、 调节编码方式、提高记忆质量等能力。
它是一种对内调控的能力,而智慧技能 是一种对外办事的能力。
动作技能
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 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观 察 学
3、习的作用 观察学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 响
一组儿童看录象,片子的内容是一些和他 们相似的孩子解决一种减法问题。
另一些孩子也看了录象,但录象中是教师 解决减法问题。
还有一组儿童则没有看示范
相比较而言,那些看了同龄人解决问题的 孩子自我效能感最高。
自 律 行
.1为.自我观察(self-observation) 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察。自我观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一)实验
桑代克 斯金纳
(二)原理
强化物 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 种刺激。
正强化物 在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以增加该行为 再次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物 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移开不愉快的刺激, 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一级强化物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如水、食物、安全、 温暖等。
变化比率强化程序
间隔程序: 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 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 变化时距强化程序
惩罚
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
次出现概率的措施。
1、呈现惩罚(presentation punishment)
在行为发生后,给予令人不愉快的 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分化 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能引起条件反射, 而其它刺激不能引起条件反射。
(三)对教学的启示 避免消极情绪的经典条件作用形成
学校恐惧症
将学习与积极的情绪建立联系
促进学生建立恰当的泛化和分化
(四)对经典条件反射的总结
强化程序: UCS伴随着CS先于CR出现 消退程序: CS出现时,不再有UCS伴随 刺激的作用:特定S产生特定R 反应的特点:反应是诱发的 习得的行为:应答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