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完整资料)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完整资料)
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人们能够认识的信息。
(2)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总称。是计算机的灵魂,是发挥计算机功能的关键。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等)和应用软件(是在硬件的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采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体现运算步骤的程序送入;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后,用存储器存放它们;然后由运算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具体的运算处理,并得到运算结果;最后,通过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输出到屏幕上或打印到纸上。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讲授新内容
⑴、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电话:人们常说的电话,一般是指有线电话或称“固定电话”。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视电话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手机:1987年11月18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网:正式开办移动电话业务。
3、小结
4、留约30分钟的自由练习
教学后记
《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七课多媒体计算机
进度
8/20
教材分析
重点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和多媒体文件的格式
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和多媒体文件的格式
关键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目的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组成;通过活动了解常见几种多媒体文件格式
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系统⑤人工智能
难点
⑴、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系统⑤人工智能
关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
进度
2/20
教材分析
重点
信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
难点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关键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全方位的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使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有一初步的了解
教法
讲授与大屏幕幻灯片及CAI教学软件演示
教具
多媒体课件、大屏幕
3.3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3、小结
4、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上机实际操作时,难度很大,很多同学不能正确运用指法,有人甚至用一个指头击打键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指导、监督的力度。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指法,这是最基础而且关键。
《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四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进度
5/20
教材分析
重点
4.1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
4.1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学习要求与安排
进度
1/20
教材分析
重点
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不迟到不旷课;了解计算机学习基本方法。
难点
做到人到、心到、手到
关键
理论与实践结合;勤思索,勤动手;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同步,
教学目的
本节课解决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营造一学习氛围,尊重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他不是简单的工具的使用,他凝聚了许多相关学科新成果,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勤于动手外,更值的我们思索的是如何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需要,解决信息的处理方式与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②、多媒体软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和软件系统以操作系统为基础,
还包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开发出来的实现多媒体信息处理、传递的
所有软件
⑶多媒体文件的格式:
①、声音:Wave文件(·WAV)
MPEG音频文件(MP1,MP2,MP3)
②、图形、静态图像文件格式:
A、BMP文件(·BMP)
B、JPEG文件(·JPG)
1GB=1024MB 1MG=1024KB 1KB=1024B
3、小结
4、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教学后记
《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六章初步使用计算机
进度
7/20
教材分析
重点
学习、掌握使用计算机输入字符和在计算机中绘画
难点
在计算机中绘画
关键
掌握在计算机中输入字符和绘画的技巧
7、介绍键盘的分类、分布、各键位功能
8、安排10-20分钟的文字录入
教学后记
常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尽管花费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安排,但非常必要,一门课的开始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考试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并能加深理解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互帮互学。
《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讲授新内容:
⑴、多媒体计算机
媒体是指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传递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是指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①、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多媒体主机、多媒体输入设备、多媒
体输出设备、多媒体存储设备、多媒体功能卡、操纵控制设备
《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进度
3/20
教材分析
重点
通信技术及其发展:电话、手机
微电子技术及其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难点
2.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关键
2.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
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的线路连接起来,用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智能化:所谓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用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巨型化:各国的巨型机,其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微型化:就在超级计算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同时,微型机则逐步向“笔记本”,甚至“口袋电脑”方向发展。
数字移动电话通信质量高,话机体积小,信息容量大,全球与因特网互联,实现“手机上网”。
⑵、微电子技术及其展:
微电子技术是研制、生产微小型电子元件及产品的技术,它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⑶、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止图像、活动图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
教学目的
1、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在计算机中输入字符和绘画。
2、学会打开和关闭计算机。
3、学会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
4、了解使用计算机的健康常识。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实践加深理解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计算机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讲授新内容:
①、如何打开记事本,并且在记事本中输入字符。
2、讲授新内容:
4.1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硬件: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指挥着整个计算机的工作。
运算器:是进行运算的部件,完成计算机中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信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输入设备:是从计算机外部将数据、命令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存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光笔、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5.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要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先把二进制数以2为基数按数位展开,再用十进制的运算方法计算,就可以得到这个二进制数的十进制表示方式。
5.3字节的基本概念
存储器存放二进制信息的多少称为“存储容量”。存储容量以字节(英文byte,简写B)为基本单位,常见的存储器容量单位还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及GB,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5.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关键
5.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数,以及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理解字节的基本概念,掌握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讲授新内容:
5.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十进制数是人们习惯使用的数,然而,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计算机之所以采用二进制数,是因为计算机内的信息传输和转换都是靠电信号实现的,而组成计算机的电子零部伯的物理状态往往只有两种,如开关的开与合,电流的断与通、电位的高与低等。物理器件的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数字“0”和“1”来表示。
教法
以讲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