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周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周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内蒙古兴安盟九年级(上)周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B.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产生C.有气体逸出D.有其它物质生成2.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D.剧烈燃烧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C.气体验满D.液体过滤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5.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点燃酒精灯C.添加酒精D.熄灭酒精灯6.在做镁条的燃烧实验中,以下不需要的仪器是()A.坩埚钳B.酒精灯C.铁架台D.石棉网7.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A. B. C. D.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第一次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6mL,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10 mL B.>10 mL C.<10mL D.无法判断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C.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成10mL酒精溶液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C.检查气密性D.过滤11.某同学量取5.0mL 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A.等于5.0 mL B.大于5.0mL C.小于5.0 mL D.不能确定12.小强用托盘天平称5.0克食盐,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称量后天平达到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A.等于5.0克B.小于5.0克C.大于5.0克D.无法判断13.下列记录结果科学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烧杯的质量为59.32gB.量筒两处的水的体积为8.82mLC.用温度计量的人的体温为37.6℃D.空气中,按质量计算,氮气约占78%14.某初中化学实验报考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C.用托盘天平称取11.72g食盐D.温度计显示的室温度数为25.68℃15.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C.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6.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18.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功能材料研究④生命过程探索()A.①②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9.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2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②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③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药品的气味④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A.①②④⑤ B.③⑤ C.①④⑥D.①④⑤⑥21.一位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2.5g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A.添加药品 B.移动游码C.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D.减少药品22.益阳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减少雾霾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露天焚烧垃圾23.环境保护是我国是一项基本国策.下列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C.控制企业排污 D.丢弃实验剩余药品24.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25.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倡导使用节能灯B.使用一次性筷子C.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D.随便丢弃废电池2015-2016学年内蒙古兴安盟九年级(上)周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B.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产生C.有气体逸出D.有其它物质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B、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产生,也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C、有气体逸出也属于伴随的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D.剧烈燃烧【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放出大量的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减少,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C.气体验满D.液体过滤【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据气体验满的方法进行判断;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瓶塞倒放,故错误;C、气体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酒精具有挥发性,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去分析;B、从量筒读数的方法去分析;C、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去分析;D、从加热着的蒸发皿温度很高去分析.【解答】解:A、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B、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正确;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错误;D、加热着的蒸发皿温度很高,不能用手拿,要用坩埚钳夹取;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点燃酒精灯C.添加酒精D.熄灭酒精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B、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解答】解:A、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故A错误;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以防着火,故B错误;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以防着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酒精灯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熟记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是解决这一题的关键.6.在做镁条的燃烧实验中,以下不需要的仪器是()A.坩埚钳B.酒精灯C.铁架台D.石棉网【考点】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镁条燃烧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镁条燃烧时,需要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点燃,为防止生成物落下烫坏桌面,需要使用石棉网,不需要使用铁架台,观察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中仪器的使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A. B. C. D.【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A、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装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不能选用该装置,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两端开口,不能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否则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烧瓶底部,使烧瓶底部炸裂,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第一次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6mL,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10 mL B.>10 mL C.<10mL D.无法判断【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进行分析.【解答】解: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实际体积小于36mL;倒出部分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6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26mL,所以(<36ml)﹣(>26mL)=(<10 mL).故答案为:C.【点评】量取液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否则“高看偏高”,即从高处看,读数偏高;“低看偏低”即从低处看读数偏低.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C.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成10mL酒精溶液【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收集方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量筒的精确度进行分析;B、根据天平的精确度进行分析;C、根据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但不纯净,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但不干燥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解答】解:A、量筒能够精确到0.1mL,所以用10mL量筒可以量取8.2mL水,故A正确;B、天平能准确到0.1g,所以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故B正确;C、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但不纯净,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但不干燥,故C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用5mL水和5mL酒精配成的酒精溶液小于10mL,故D错误.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天平的准确度,量筒的精确度和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性质.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C.检查气密性D.过滤【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解答】解:A、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B错;C、检查气密性: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D、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11.某同学量取5.0mL 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A.等于5.0 mL B.大于5.0mL C.小于5.0 mL D.不能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视线低于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解答】解:用量筒量取5.0mL水,仰视读数,由于此时视线低于凹液面的最低点,因此读数为5.0mL时,液体的体积已超过5.0mL,即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5.0mL.故选B.【点评】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俯视,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12.小强用托盘天平称5.0克食盐,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称量后天平达到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A.等于5.0克B.小于5.0克C.大于5.0克D.无法判断【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结论探究.【分析】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只有调平衡的天平才能用来进行称量.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是左物右码,只有左边多加称量物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5.0克食盐时,左物右码,右盘中加入5.0克砝码,只有左边加入多于5.0的食盐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大于5.0克,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称量药品的质量和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是不同的,如果称量药品的质量,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则称量的质量要比实际质量要小.13.下列记录结果科学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烧杯的质量为59.32gB.量筒两处的水的体积为8.82mLC.用温度计量的人的体温为37.6℃D.空气中,按质量计算,氮气约占78%【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B、根据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C、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D、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烧杯的质量为59.32g,故选项说法错误.B、量筒量取的水的体积为8.82mL,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无法量取,故选项说法错误.C、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可以用温度计量的人的体温为37.6℃,故选项说法正确.D、空气中,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氮气约占7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14.某初中化学实验报考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C.用托盘天平称取11.72g食盐D.温度计显示的室温度数为25.68℃【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D、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解答】解: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使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也不能用10mL量筒量5.26mL稀盐酸,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1.72g食盐,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D、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无法显示温度读数为25.68℃,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15.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C.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物质具有两面性进行分析判断.B、大自然有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超过会失去平衡,引发灾难.C、根据化学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对人类有益同时也对人类有害,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随心所欲,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故选项说法错误.C、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故选项说法正确.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用途、物质的两面性、化学变化的实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考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判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解答】解: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定义指明的内容,所以正确.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符合定义指明的内容,所以正确.③物质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17.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考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解答】解: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D、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是利用化学改善环境,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C.【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18.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