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第二定律在图象方面的练习进步题(有规范标准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在图象方面的练习进步题(有规范标准答案)

1.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可能是(BC )2.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外力F的作用,如图所示为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与F—t图象对应的v—t图象是下图中的()解析:由F—t图象可知,在0~t内物体的加速度a1=F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2t内物体的加速度a2=Fm,但方向与a1反向,做匀减速运动,故选B. 答案:B3.雨点从高空由静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雨点下落的速度成正比,图中能正确反映雨点下落运动情景的是( D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4.一物块以一定的速度滑上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足够长的木板,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则物块与长木板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及两者之间的摩擦3v/ms-11v因数分别为(D)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把一钢球系在一根弹性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先把钢球托起(如图所示),然后放手.若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关于钢球的加速度a、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a-t图象B.乙为a-t图象C.丙为v-t图象 D.丁为v-t图象5.【解析】由题图可知,弹性绳处于松弛状态下降时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绷紧后小球做简谐运动;当小球上升至绳再次松弛时做竖直上抛运动,故v~t图象为图甲,a~t图象为图乙.[答案] B6.作用于水平面上某物体的合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力的方向向右为正,则将物体从下列哪个时刻由静止释放,该物体会始终向左运动(B )A.t1时刻B.t2时刻C.t3时刻D.t4时刻7.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A由静止下滑,经B点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

不计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用传感器采集到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F0F-F0t1t2t3t4t5t6tA .a 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b 的大B .a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比b 的长C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 的大D .a 先在水平面上停下8.质量为0.3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t 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水平拉力可能等于0.3N B .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N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1N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N9.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 ) A .m =0.5kg ,μ=0.4B .m =1.5kg ,μ=152C .m =0.5kg ,μ=0.2D .m =1kg ,μ=0.210.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何雯娜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女子蹦床金牌。

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可求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 取10m/s 2)( B )A .7.2mB .5.0mC .1.8mD .1.5mF/N 3 2 1 0 2 6 8 10v/(m ·s -1) 4 22 4 6 8 10t/s第11题图11、某同学站在电梯里,启动电梯,从一楼上到十楼,以向上为正方向,下图中t 1表示电梯启动的时刻,t 2表示电梯刚开始减速的时刻,则能反映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C )12.蹦床是跳水运动员日常训练时的重要辅助器材。

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利用仪器测得该运动员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运动员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Oa 段和 cd 段为直线。

由图可知,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的时间段为 ( C ) A .0~t 1 B .t 1~t 2 C .t 2~t 4 D .t 4~t 513.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某实验小组在升降机水平地面上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定值电阻R 、电流显示器、电源E 连成电路,在压敏电阻上放置一个绝缘重物。

0~t 1时间内升降机停在某一楼层处,t 1时刻升降机开始运动,从电流显示器中得到电路中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 A .21~t t 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超重状态 B .43~t t 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失重状态C .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10楼,从1t 时刻开始,向下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l 楼D .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l 楼,从1t 时刻开始,向上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10楼t 1 t 2t 3 t 4 t 5vt14.如图所示为跳伞者在竖直下降过程中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判定下列的正确说法( CD ) (A )在1t 和2t 之间,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小 (B )伞在水平方向上越飞越远(C )g <θtan (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 )在1t 和2t 之间,跳伞者处于超重状态15.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货车受一扰动,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

一段时间内货物在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周期为T 。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即t=0,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C ) A .t =41T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B .t =21T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C .t =43T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D .t =43T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16.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跟弹簧相连的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 N 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的F -t 图象)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根据F -t 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从时刻t 1到t 2,钩码处于超重状态B .从时刻t 3到t 4,钩码处于失重状态C .电梯可能开始停在15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D .电梯可能开始停在1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解析 0~t 1阶段,物体处于平衡(静止或匀速)状态;t 1~t 2阶段,物体处于失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状态;t 2~t 3阶段,物体处于平衡状态;t 3~t 4阶段,物体处于超重(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状态,故本题只有选项C 正确. 答案 CO2T T tx17.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D )1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解析:选AD.由G-t图象知:t0~t1时间内,具有向下的加速度,t1~t2时间内匀速或静止,t2~t3时间内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其运动情况可能是:t0~t3时间内⎩⎪⎨⎪⎧向上减速,静止,向上加速向下加速,匀速,向下减速,故A、D正确.19. 在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的电梯里,某同学把一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重力不计)固定在一个质量为1 kg的手提包上进入电梯,到达某一楼层后停止。

该同学将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后列在下表中为此,该同学在计箅机上画出了很多图象,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图象(设F为手提包受到的拉GGFt(A)OGF(B)O(C)FtO (D)FOG力,取g = 9. 8m/s 2 )正确的是( AC )20.某人在地面上用体重秤称得自己的体重为500N ,他将体重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 0至t 3时间内,体重秤的示数变化如图所示,则电梯运行的v -t 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B )21.如图所示,甲为操场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竿,滑竿上端固定,下端悬空,为了研究学生沿竿下滑的情况,在竿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竿的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

现有一学生手握滑竿,从竿的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5s 后这个学生的下滑速度为零,并用手紧握住滑竿保持静止不动。

以这个学生开始下滑时刻为计时起点,传感器显示的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求: (1)该学生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5s 内该学生下滑的距离。

450t G/Nt t t 500 550Avtt 1 t 3t 2 tO Bvt 0t 1 t 3t 2 tvt 0t 1t 3t 2tvt 0t 1 t 3t 2 t传感器甲滑竿F /Nt /s1 234 5 6 乙答案.(1)a =2.4m/s 2 (2)12x x x =+=6.0m22.2010年8月3日至8月8日在山东、河南举行了“前卫-2010”军事演习,在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1-3-12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A .0~t 1,v =v 12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解析:选AD.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v =s t,适用于任何运动,在速度图象中s 对应的是v-t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所以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12,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1+v 22.A 、D 项正确.23.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 (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kt ,其中k 为已知常数.若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 、B 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图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 运动的v-t 图象的是解析:在AB 相对滑动前,把A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 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均匀增大,速度图象是一抛物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