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六版 第五章 脂类代谢 [课件]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六版 第五章 脂类代谢 [课件]
3)胆固醇: 在胆盐的作用下被吸收后重新合成胆固醇酯运输。
胆固醇酯酶 脂肪酸、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 胆汁酸盐
乳化微团
磷脂酶A2
脂肪酸、溶血磷脂
磷脂 脂肪
胰脂酶
脂肪酸、一酰甘油
血液 淋巴
乳糜微粒
载脂蛋白 重新酯化成 甘油三酯等
图10-3 脂类的吸收及其形式
脂类的吸收
图10-4 脂类的吸收图解
3. 血脂——油脂的转运 • 概念:
血
浆
脂
蛋-
+
白
电
泳
原点
β 前β α
(CM)
图10-6 血浆蛋白与血浆脂蛋白的电泳图谱
2、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
原理:各脂蛋白密度不同(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各异)
超速离心
密度不同而漂浮或沉降
类型:•乳糜微粒(CM)
chylomicron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肝细胞降解
图10-8 乳糜微粒CM的代谢
apoB48
apoA 磷脂 胆固醇
乳糜微粒CM代谢小结
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 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90% 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 半衰期短,空腹血浆不含CM CM↑,高脂血症,血浆浑浊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代 谢
甘油 三酯
磷脂、胆固醇、 apoB-100、E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apoA apo B apoC apo D apoE
CM VLDL
B48
B100 C-Ⅰ,Ⅱ,Ⅲ
E
LDL HDL 主要功能
B100 A-Ⅰ,Ⅱ 结合及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结构、调节 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识别脂蛋白受体
(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
apoA- Ⅰ ,apoC-Ⅱ
二、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脂类 体内合成脂类 脂库动员释放
血脂 500mg/dl
波动范围较大
氧化供能 进入脂库储存 构成生物膜 转变成其他物质
图10-5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
三 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
血脂的转运形式:
apolipoprotein
血脂 + 载脂蛋白质
(疏水) (亲水)
脂蛋白
3、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
LDL
肝或肝外组织 受体
(apoB100、E)
溶酶体 水解释放
胆固醇
图10-10 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
低密度脂蛋白(LDL)代 谢小结
游离胆固醇 磷脂
甘油三酯
脂蛋白 疏水核心
apoB-100,apoB-48
胆固醇酯 磷脂单分子层
图10-7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及功能
1、乳糜微粒CM的代谢
食物脂肪
消化吸收
甘油三酯
LPL
小肠粘膜细胞
apoCⅡ
成熟CM
进入血液
新生CM
CM
载脂蛋 白交换
残余颗粒
甘油
脂肪酸 血液HDL
新生VLDL
apoC、E 血液HDL
LDL 富含胆固醇酯
apoB-100
脂蛋白 交换
IDL
甘油、脂肪酸
成熟 VLDL
apoCⅡ
LPL
图10-9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代谢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代 谢小结
合成部位:肝脏 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60% 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VLDL↑,高脂蛋白血症
本章教学目的(熟悉)
• 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后的加工; • 甘油的合成; • 胆固醇合成部位、原料、基本过程、调
节及酯化; • 甘油磷脂的合成及分解代谢。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
• 甘油三酯的化学结构及生理意义; • 脂类的消化及吸收; • 甘油三酯的合成; • 胆固醇激素及VD3的生成; • 鞘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 脂质代谢在工业上的应用。
血浆中的脂质统称为血脂
• 组成:
–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磷脂 (phospholipide)、胆固醇(cholesterol)(酯 ester)、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 含量: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1.13mmol/L(100mg/dl) 5.17mmol/L(200mg/dl)
(亲水)
游离脂肪酸 + 清蛋白 (albumin)
复合体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 电泳法 • 超速离心法
1、电泳法
原理:各类脂蛋白的表面电荷不同、颗粒大小差异
在电场中迁移率不同而达到分离
类型: CM
前β脂蛋白 (preβ-LP)
β脂蛋白 (β-LP)
α-脂蛋白 (α-LP)
血
浆
蛋 白
-
+
电
泳
原点 γ β α1 α2 清蛋白
preβ-lipoprotein
β脂蛋白(β-LP)
β-lipoprotein
α-脂蛋白(α-LP)
α-lipoprotein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组成:蛋白质( protein )——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甘油三酯(triaeylglycerol ) 磷脂(phospholipide ) 胆固醇(cholester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第一节 概述
一、脂肪的降解
• 胰脂肪酶——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道中 的降解;
酯酶(脂肪酸与一元醇构成的酯)、脂酶 (脂肪酶和磷脂酶)。
• 微生物脂肪酶——具有双向催化特性; • 脂类代谢在工业中的应用。
二、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 消化
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
过程:
脂肪
胰脂酶、辅脂酶 FA、MG
磷脂
第十章 脂代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冉秀芝
联系电话:13883276358
本章教学目的(掌握)
• 脂蛋白的分类、组成、来源及生理功能; • 甘油的氧化分解; • 脂肪酸的活化及进入线粒体的机制; • 脂肪酸的β-氧化的概念、过程及关键酶; • 脂肪酸的β-氧化的生理意义; • 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
•低密度脂蛋白(LD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脂蛋白(HD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密度
两种分类法的对应关系
密度分类法
电泳分类法
乳糜微粒( CM)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前β脂蛋白(preβ-LP)
胆汁酸盐 微团 磷脂酶 溶血性磷脂、FA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酶 Ch、FA
图10-1 脂类的消化过程
脂类的消化
乳化 微团 图10-2 脂类的消化图解
2. 吸收
1)脂肪
中短链FA、甘油
经门静脉入血
含短链FA 的TG
长链FA 粘膜细胞
2-MG
TGApoCM经淋巴入血PL
Ch
2) 磷脂:无论水解与否在肠壁重新合成完整的分子进入循环系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