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匡郎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分析
只有善于总结,不断改进,才能有所提高。

下面就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进行如下分析
一、总体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测试卷基本上把握住了教材的内容,难易适度,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拼音、写字、识字、观察、积累等),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试题活.体现在四题的2小题补充课文的内容,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背诵能力,又检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一题多解.六大题的读一读,做一做考察了学生对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试题都比较灵活新颖;看图写话,也能够体现冬季下雪这一季节特点和学生喜爱堆雪人,打雪仗的实际情景,熟悉的场景易于学生动笔去写.. 建议:1课文内容的填空考查应精而少,而不是多而杂 2 问题设计应清楚明了.
3.题型设计应多样化,就易于囊括教材各个知识点.
通过这次测试,值得我去反思以往的教学,也对今后的教学给以启示:一定要吃透教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重视和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狠抓学困生的帮辅,使每位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6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大部分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对语文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提问和质疑。

但个别学生观察能力、审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阅读和写话方面,失误多。

这直接可以从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反映出来,上学期及格率是100%,平均分86分,虽均分位于同年级第一,但转差率只有67.7%。

综合成绩是七校同年级第三名。

在这些学生中,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16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8人,中下水平的有2人。

这2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的现象,其中有1名很难及格,使转差率上不去,直接影响班级整体成绩。

这就要求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狠抓学困生,争取学困生转化,提高整体成绩。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重视字词教学字词掌握比较扎实。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发现有些学生作业中出现了会读不会认、会认不会说、会说不会写等错别字泛滥、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针对书写不规范教学不扎实的教学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了语文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把教学过程管理纳入到日常教学范围之内。

有效地抑制了学生的回生现象。

2、能联系实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写结合始终是教材提倡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重视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从字的笔顺,占格握笔姿势入手。

加强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的书写有很大的进步。

二、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整体上看,学生书写的不够规范,不够整洁。

2、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差。

3.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

4.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

5.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特别是学困生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化,影响整体的成绩。

三、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继续加大听说读写教学的力度,使字词句训练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3、继续注重学以至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的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推动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拉近书本与学生实际、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努力做到活学活用。

4、加强阅读及写话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5、加大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从课文中走向生活、从文本中突出生活、从实际中再现生活。

6.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7、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8、狠抓后进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9、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10、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各题的答题情况如下:总共133张试卷,本人全部批阅,并将所有学生各题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题,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0分。

正确率80%。

主要问题:“丰收、弹琴、温暖”三个词有一部分学生写错,用同音字代替或多笔少画现象较严重。

第二题,我能照样子写字、组词。

18%,正确率75.28%。

主要问题:①没看懂所提供的例子,不知道要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而是直接组词;②多数学生只会加一至二个偏旁;③会组新字,但不会组词。

第三题,开近字组词。

正确率84.5%,主要错在“恼”“进”“近”“杂”四个字。

第四题,填字组成成语。

正确率87.35%,主要问题①学生会说,但不会写,因而填上同音字,如“奇行怪壮”“睛卫田海”“成林进染”等等;②完全不会,空着或乱写,如“奇形怪怪”等。

第五题,词语搭配题,正确率96.55%,基本掌握得较好,少数几个学生将“紧张得”与“跳起来”连接,“高兴得”与“走来走去”连接。

第六题,照样子对对子,主要是考查学生反义词的积累情况,正确率64.43%。

主要问题:学生完全没掌握,不理解自然就不会,或似是而非,如“粗糙对细心、索取对索要,或空着不写;会说,但不会写,用错字代替,如“奉献”写成“枫线”“风线”,“光滑”写成“光华”,“简单”写成“减担”等等。

第七题,照样子写句子,正确率72.7%。

问题1、不明题意,做成照抄原句子,2、写的句子不会加标点符号,3、没有照样子用上加点的词语,而是随意写一句话,4、完全不会写,空着。

第八题,考查学生阅读积累情况和概括表达能力,正确率只达44%。

共三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诵读与积累,结果完全正确的才10来个学生,大多数学生不理解题意,或者根本不会写,或者写的两句诗中的14个字就有4-7个错别字,几乎不成句。

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词句的理解和运用,也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完全正确的也不到20人,写“成秋天一到,树林里树叶落了,田野里有稻子(或有水稻,有禾苗,有央苗),果园里有果子(或有果树、或长了果子等)。

本来,这样的题目对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是应该没有问题的,但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那么不理想,真应引起我们老师的认真反思。

第三小题,基本上能写成完整的句子,说到大体意思。

学生掌握得较好。

第九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能力和字词的积累情况,正确率37.6%。

是整份试卷中完成最差的一道题,其中概括第二句话是写小猪的,全乡133人才2人填写正确,可见学生的感悟与概括能力极需加强训练;这段有几句话也有好多学生数错,“噘”字在短文中有注音,但让学生写音序与部首却有近一半学生不会写,第三小题的照样子写ABB式的词语,也有大部分学生不会做,可见这样的成绩多么令人担忧。

第十题,看图写话,得分率60.3%。

问题①表达不清,不知道写什么,②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标点符号,③写得太简短,近一半学生才写1-2句,④没有看明白图意,不是写图画内容,而是重点写了自己讲的故事内容。

终观整张试卷,成绩多么令人担忧。

试想,才二年级,学生对基本的字词句的掌握就这么差,今后还怎么学下去呢?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老师要澄清认识,端正教育观念。

明确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是不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而是要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从中习得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起来。

2、要扎实地教好教材,使各项基本功训练扎实到位。

用教材教是课改理念中提出的较高要求,要达到个要求的基本条件是教好教材,试想,连教材都教不好,还谈得上用教材教吗?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指导学生反复训练,扎实掌握。

3、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包括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书写习惯、读书习惯、审题能力等的培养,如不让学生在答题中会抄错字、组词中的括号内只写一个字,不审题等等。

还应教会学生各种识字方法、阅读方法等等。

4、加强培优辅后的工作,教师要特别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要让优秀学生学得更好,更扎实。

5、概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

史绍录
2018年1月2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