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全国各地作文题立意分析【附例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俄】乌申斯基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
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立意: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人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1954年,北京建工胡耀林等18名团员,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
65年来,从新中国十大建筑到奥运工程到“一带一路”建设,一代又一代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开山岛守岛任务。
开山岛位于黄海前哨,条件艰苦,很多人都不愿长期值守。
王继才与妻子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1995年,王飞雪等三个正在读博的年轻人经过无数次推导论证,提出全新算法,进入北斗团队,和团队一起攻克北斗导航关键核心技术。
共和国北斗导航系统成长的年轮上,镌刻上了这群年轻人“问天征程”的印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青年只有献身国家建设才有奇迹、才有辉煌;小家融入大家才是青春。
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
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
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
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分析:一道材料作文题:根据穆罕默德的“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请你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
人们要关注物质的延续,更要关注精神的追索。
例文:你欣赏多姿火光的姿态,最美古人类学家和数学家,谁更懂得人类?按理说,自然是古人类学家,因为这是他的专业。
因为专业,所以懂得,广告上就是这么说的。
然而,看到著名数学家勒内·托姆的这个故事,知道了他对“人类为什么保存火种”的答案,我觉得,对于人类的理解,古人类学家却未有托姆“专业”。
(麦子评:材料作文开篇必须引材料,但不能是简单的复述,而应该以自己的观点为核心进行提炼概括,创造性地引述。
如果材料当中涉及到多个对象或者不同做法,那么,对比分析就是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法。
)托姆理解到人类“尚美”的本性,他认为美而保存火种是人的本质天性。
我觉得,这种理解,更能抵达人类之终极。
(麦子评:引材料之后,马上直击本质,亮出观点。
不要跟读者兜圈子,读者没有耐心去后文到处寻找你的观点。
)“尚美之心”,应该是自人之为人时起,就已“人皆有之”的。
保存火种,为着“取暖御寒”,为着“鲜美肉食”,固然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但是,人会在“取暖御寒”之时追求衣服的审美,也会在“品尝美食”时注意自己的吃相。
有人云:“人是审美的动物。
”此应该不为虚言。
“人猿相揖别”,不止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应该是心生“美意”。
(麦子评:“引议联结”,此为第二步:“议”,对材料进行分析,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
此处显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让文章显得丰赡博大,耐读。
)所以,两位古人类学家“专家气”十足,“趣味性”不够;而托姆则虽已成数学大家,仍不失童心,他的思考与理解,更能接近人的本质,“童心”仍未泯灭。
(麦子评:再次将托姆跟两位古人类学家进行对比,强调他们本质的区别。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钩连材料,扣题,这是让文章论点集中鲜明的重要法宝。
)至于那两位古人类学家“童心”泯灭与否,故事未有提及,我们不妨作出假想:听得托姆的回答,两位古人类学家“颔首然之”,那即可证他们两个仍是“童心在焉”,只是未从“美”的角度思考而已;如果他俩“哂之斥之”,以为托姆是“吃饱了撑的,饿你三天,让你眼里冒出‘灿烂多姿’的火光!”那么,我倒不觉得托姆尴尬,倒是替那两位所谓“古人类学家”感到悲哀,他们真的离“人类”远矣!真的不要让自己远离“人类”!(麦子评:再扣题。
)保存火种,自然可以获得温饱,但还有最美最美的灿烂多姿火光,它灵动,美丽,它蓬勃,充满生机,在夜幕之下,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绽放出生命原本就有的美丽。
(麦子评:此处是“引议联结”之“联”,将火花跟“生命”关联起来,画面尤为动人。
)努力学习,自然可以获得一个上好的高考成绩,也可以得到令你怦然心动的一纸大学通知书,但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就是美丽的,它用计时以日的方式书写着我们的成长日志,也让我们获得成绩之外的丰富意义,这里有奋斗,有泪水,更有美丽。
(麦子评:再“联”,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更真切动人,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追求实用,自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是,爱美懂美,更会书写出我们有情趣、有品位、有美感的“美丽人生”。
(麦子评:再次钩连材料,扣题,强调论点。
)不妨再让我们作一假想:如果你我都坐在两位人类学家和托姆中间,如果你把这三件事情都一一进行体验,那时,我会感受到火光的炽热带给你的温暖,也会垂涎于那火种“烧出的鲜美肉食”,但是,相比之下,在我看来,你欣赏“灿烂多姿火光”的姿态,才是最美最美的。
4、根据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
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多么奢侈,因为是母亲亲手绣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重新缝洗一次。
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搥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洗米水浆过,等到大太阳的时候把被单搭在竹竿上晒。
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
我想现在全世界买到最贵的名牌被,大概都没有那么奢侈。
”——蒋勋立意:珍惜劳动的价值,珍惜母亲的馈赠;只有自己亲自劳动、体验,才会感悟生活的美丽;保存生命的温度。
5、201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
1935年5月,方志敏烈士在他的散文《可爱的中国》里写道:“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请以“相信未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立意: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自信的力量;牺牲奉献与光明未来。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合理要求,遭到和会拒绝。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使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一是救亡,即反对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二是启蒙,认为文化落后是导致国家社会落后的根源,对传统文化道德采取割舍的态度,更甚者认为要不看中国书只看外国书。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材料三: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暂时不得已的救急办法,却不可长期存在的。
——胡适《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五四运动已过去一百年,我们汲取五四精神的营养,也不断对五四运动进行反思。
在2019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请结合以上材料为学校五四青年节活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切题立意:1.继五四之责任,谱青年之华章。
2.传承五四精神,铸造中国之魂。
3.传百年薪火,继五四精神。
4.弘扬五四精神,探索报国之路。
5.五四精神未尽,百年薪火更传。
6.承五四之魂,辟前进新程。
7.汲取五四精神,反思五四之过。
【范文展示】百年五四精神在,再铸伟力万年传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百年五四精神在,再铸伟力万年传》。
值此青年节到来之际,愿以五四精神与君共勉,再筑我华夏大国磅礴伟力。
五四运动之于中国,一是救亡,二是启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曾记否,百年前的中国,裹挟着怎样的满目疮痍,迎来了青年震耳欲聋的怒吼——他们怒斥无能的政府,启蒙落后的愚民: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将迂腐固化的旧中国从犄角旮旯里“揪出来”。
他们的呐喊、他们的精神,与其说是救亡图存,将国家救于危难之间;不如说是青年意识的觉醒,民主精神的启蒙——这颗启蒙的种子,在残破的土地上绽放出血色的花,随风飘扬,洒落在人民看得见的远方。
美国人杜威说:(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
”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百年五四,曾记否,那是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是个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从20世纪之交的戊戌变法,到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李大钊、闻一多、胡适、罗家伦……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多少英雄烈士浴血重生,多少思想交相辉映,他们将五四精神深埋在骨子里,也照亮了近现代中国半明半暗的天空。
如今时代,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五四精神继往开来,铸就了多少当代英才。
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年轻时学成归国,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终身献身国家核武器研究;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才26岁,在风浪拍岸中洒下一片赤子心怀;“80后”小学校长张玉滚,他扎根乡村教育事业,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耶鲁大学秦玥飞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家未立,国先安,五四精神传承的,不只是一抛头颅洒热血的口号,更是一颗实干奋斗的,足以振奋人心的火种。
胡适先生曾说:“这种运动(五四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暂时不得已的救急办法,却不可长期存在的。
”我对此不敢苟同。
回望沧桑百年,我们深记“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的忠告,我们坚守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我们满怀“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真诚,我们像胡适先生说的那样,去“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去“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我们去寻求五四精神,溯流而上,去破解它,去传承它:这种精神不是来自冲动,不仅来自一腔孤勇,甚至不是来自任何“非常的事”。
它源于青年内心深处的济世精神,“允公”“允能”的高尚情操——它更深刻、更持久、更能激励新时代的“我们”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