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
(),比值表示()。
考査目的:比的意义;求比值和化简比。
1
答案:60:1, 60,这辆汽车的速度;1:60, 60,这辆汽车行驶1千米所需的时间。
解析:该题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求岀比值。
理解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时,需要结合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说明。
2.晨晨看一本书,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5:3。
已看页数是剩下页数的
()()()
();剩下页数是已看页数的():已看页数占全书的();剩下页数占()
全书的()。
考査目的: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5 3 5 3
答案:亍,5, 8, L
解析:对“份数”的理解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根据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5:3,可以将已看的页数看作5份,剩下的页数看作3份,则全书为8份,再利用比的意义解答。
-3-
3.二9三()=():16一©一()(填小数)o
考査目的: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答案:15, 24, 6, o
解析:已知的§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比。
该题需综合运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4.一个比的后项是2,比值是2,前项是();假如这个比的前项是2,比值是2, 后项是()。
考査目的:比的前项、后项与比值之间的关系。
答案:4; lo
解析:根据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可得:比的前项=后项X比值, 比的后项=前项J匕值。
9
5.(1)把:忑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
(2)把3小时:25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考査目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
4
答案:4:3, 3 ; 8:1, 8o
解析:第(1)题,先把比的前项化成分数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 第(2)题要先将比的前后项的单位统一,这里有两种方式,统一成小时或者统一成分,可让学生进行比较:“统一成哪个单位便于计算”再依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
二、选择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调制了一杯蜂蜜水。
甲调制时用了30毫升的蜂蜜,
130毫升水;乙调制时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丙调制时用的水是蜂蜜的6 倍。
()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考査目的: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B
解析:甲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5;乙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4;丙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1:6。
所以,乙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2.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到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1
A.增加16
B.乘以3
C.增加8
D.除以㊁
考査目的: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答案:D
解析: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到16,相当于前项扩大为原来的2倍,
1
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扩大为原来的2倍,即后项乘以2或除以㊁。
分析此题时,应抓住对关键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比较“前项增加16”与“前项增加到16”的区别。
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10天完成。
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1 1
・ I •■
:10 :4 C. 10飞:5
考査目的:将比的意义与简单的工程问题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总量宁工作时间二工作效率”分别求出屮和乙的工作效率。
再将两队的工作效率组成比,转化成最简整数比的形式。
可结合实际,让学生理解此类问题中“完成同一项工作,花费的时间越少,工作效率越高”这一特点。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11:6:5,按角分类,这是一个()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判断
考査目的:比的应用,结合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答案:B
解析: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
o解法一:可根据按比例分配讣算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角为90°;解法二:引导学生思考,表示最大角的份数11与总份数22之间的关系。
山此得岀正确结果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5.已知甲:乙二3:4,乙:丙=3:2,那么甲、乙、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二乙二丙
考査目的:比的基本性质。
答案:C
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甲:乙=3:4=9:12;乙:丙=3:2=12:8,则甲:乙:丙
二9:12:8。
该题涉及连比的知识,需将两个不同的比中共有的量转化为同一个数。
三、解答
1.大齿轮有100个齿,每分钟转25转;小齿轮有25个齿,每分钟转100转。
(1)写出大齿轮和小齿轮齿数的比,并求岀比值;
(2)写出大齿轮和小齿轮每分钟转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3)比较上面两题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考査目的:比的意义;求比值。
1
答案:(1) 4:1, 4;(2) 1:4, 4 ;(3)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之比值与每分钟转数之比值互为倒数。
解析:第(1)(2)小题根据比的意义和题LI所给数据写出比,并求出比值;第(3)小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用自己的话说出想法并加以归纳。
2.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的比是3:2,如果长增加2米,这个新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求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
考査目的: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长方形中与周长有关的计算。
答案:2:1。
答: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2:1。
解析:根据新长方形周长是24米,可知原长方形周长是24-2X2=20 (米)。
原
3 2
20- 2x-= 6 20?2x — = 4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于(米), 5 (米);长增加2米后,新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6+2) :4二2:1。
该题对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具体解答时可结合画示意图的方式分析求解。
3.如图。
用120 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3:2:lo
(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要在长方体框架的表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接
头处不计)
考査目的:比的应用;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讣算。
答案:(1) 15X10X5 = 750 (立方厘米);(2)(15X10+15X5+10X5) X
2=550 (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750立方厘米。
至少需要准备350 平方厘米的彩纸。
解析:答题的关键是先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特别需要注意题中
120 cm是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的总长度。
因此,先求出一条长、宽、高的
30x2."
总和:1204-4 = 30 (cm):再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各自的长度:长2(cm),
宽30X3 = 1° (cm) , Fg3°X^=5 (cm) o
4.成年人的足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盗窃事件,在犯罪现场留下了一个长24厘米的足印。
经过周密侦察,锁定了四名犯罪嫌疑人,下表是这四名犯罪嫌疑人的身高记录。
犯罪嫌疑人王某张某刘某李某
身高C厘米)180175169160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il•算说明:这四人中,谁的嫌疑最大
考査目的:利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24X7=168 (cm),四人中刘某的身高最接近168 cm。
答:刘某的嫌疑最大。
解析:根据“成年人的足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可以看作成年人的身高是足长的7倍,以此推算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
该题具备探索性和趣味性,同时运用了估算的知识。
5.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3,红球个数与口球个数的比是4:5。
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考査目的:比的应用。
12
175 x —= 60 .—- --.- 广小
答案:35(个)或175-35x12 = 60 (个)。
答:红球有60个。
解析:先通过建立连比得出红球份数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
黃球:红球二2:3二8:12, 红球:白球=4:5=12:15,所以,黄球:红球:白球=8:12:15o可以看作把三种球平均分成35份,红球占其中的12份。
最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讣算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