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学重点(删减后版)

中央银行学重点(删减后版)

中央银行学重点一、名解(7*3)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能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时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同政府的关系上。

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2、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的业务。

3、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从事的业务。

4、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例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5、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货币从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通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6、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发展需要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发行。

10、财政发行:是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11、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13、国际储备: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4、主权风险:是指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

16、清算:又称银行间清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

17、支付体系:是在既定的法规制度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通过支付工具的应用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19、实时全额结算:支付系统对参加者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的对应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净额结算。

21、独立国库制:国家特设经营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采用独立国家库制。

22、委托国库制:国家不单独设立经营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主要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律条规,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23、征信管理: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征信活动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促进征信业发展,制定本条例。

24、洗钱:通过金融或其他机构将毒品交易、走私、黑社会组织犯罪、恐怖活动、贪污腐败、偷税漏税等犯罪行为的非法所得转变为“合法财产”的过程25、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今儿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6、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28、操作指标:由于最直接地为中央银行日常操作所控制,因而在货币政策日常贯彻执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9、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30、一般性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33、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34、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

绿色字体为填空35、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是指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这直接影响货币政策自身传导机制是否顺畅。

36、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所需要的时间。

内部时滞又可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37、外部时滞:是指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新政策的制定到它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这是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

外部时滞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38、认识时滞: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

39、决策时滞: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40、操作时滞:指从调整政策工具袋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41、市场时滞: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时间。

42、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43、资本充足性:银行的资本应保持既能承受还账损失的风险,又能正常运营,达到盈利的水平,这是衡量一家银行业务经营情况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标志。

45、存款保险制度:国家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需或自愿地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

二、填空(1*10)选择(1*20)三、简答题4、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3)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

总之,中央银行虽然从产生之日起就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的地位则是空前地提高了,它已成为经济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

5、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1)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集中垄断银行券的统一发行体现出来。

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又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2)从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集中存款准备金对早期中央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已上升为现代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3)早期的中央银行行使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为政府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以及根据政府安排代为筹集资金等。

而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一方面传统的为政府服务的业务大大增加和扩展了,另一方面管理调控的责任日益突出了。

总之,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早期中央银行的职能相比是大大地扩展了,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无一例外地大大突出了6、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能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时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同政府的关系上。

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不可能超过所隶属的;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4、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必须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容包括:1、中央银行享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2、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独立监督、监测金融市场。

7、试分析重要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1)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其业务经营原则是与他们的业务目标紧密相关的。

对于商业银行,其性质是企业,必然考虑营利,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目标必然要考虑到收益成本核算;而且他们的经营目标也必然是为其自身考虑。

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明显不同。

一方面,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最高的权力;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法律法规限制下,中央银行又必须履行调控经济等重要职责。

(2)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营利性(不主观追求利润)。

流动性(保证资金周转顺畅,满足及时调节经济的需要),主动性(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对其进行前瞻性的有效调控),公开性(便于监管;并促使经济主体根据政策进行相应的决策调整,更好实现央行的引导性作用)9、发行库与业务库的区别?发行库:为了国家保管待发行的货币(发行基金)的金库业务库:是商业银行基层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基层行现金收付的周转金、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区别:(1)机构设置不同(2)保管的货币性不同(3)业务对象不同(4)收付款项的起点不同10、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有何不同?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性质和职能决定其存款业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站在中央银行的立场来说)(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

(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4)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蓝色字体为选择题11、试比较各种货币发行准备金制度的优缺点?1、弹性比例制度。

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2、保证准备制。

这种发行准备制度,在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的国家容易造成货币的财政发行,使货币发行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3、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这种制度有利于限制货币的财政性发行,但由于缺乏弹性,加之限额的确定不能随时调整,可能脱离实际,造成发行的货币量不能随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灵活调整、自由增减。

4、现金准备发行制。

这种制度虽能防止滥发货币,但因缺乏弹性而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比例准备制。

这种制度虽能克服现金准备发行制缺乏弹性的缺点和保证准备制难以控制的缺点,但各种准备资产的比例往往难以科学确定。

12、以国债和央票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各自优劣如何?国债:优点:1、流通性强 2、买卖方便 3、收益高且稳定缺点:央票:优点:⒈丰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弥补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不足2、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缺点:13、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和贷款业务有何异同?(1)二者的融资效果相同,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支付,这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债券,相当于贷款的收回,其效果都是相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