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桃夭 诗经《桃夭》小品(品读)

桃夭 诗经《桃夭》小品(品读)


艺术特色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 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清姚际恒 《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 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 反复使用。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 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 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 侯特征。《文心雕龙》:“故‘灼灼’状桃花之 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 容,……”总之,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 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 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③于归④,宜其室家。
桃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 夭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随风摇 曳之貌。②华:古“花”字。 ③之子:这个女子(古代出嫁 的女子亦称“子”,所谓“女 子”犹今之“女孩”,嫁后谓 之“妇”)。 ④于归:女子出嫁称“于归”, 也单称“归”。 ⑤蕡(fén),肥大,果实将熟的 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 分繁盛。 ⑥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 ⑦宜:和顺、亲善。
华”。这是为什么呢?无非有 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 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 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 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 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 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 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 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 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 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 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 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 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 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 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 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 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 “宜家”的内在美。
写作手法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 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 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 心的。头一章写“花”,二 章写“实”,三章写“叶”, 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 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 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 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 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 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 旺景象啊!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 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使夫家 和又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 大又肥。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使夫家 美且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 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使夫家 幸福长。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
赏 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 析 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