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典型病例 衰退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 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
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
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
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Ⅰ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以阳 性症状为特征,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 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 是多巴胺功能亢进;Ⅱ型精神分裂症(阴 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抗精 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 后差,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多 巴胺功能没有物别变化;混合型精神分裂 症包括不符合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标 准或同时符合的患者。
• 病程与预后 • 大约1/3的病人可获临床痊愈,另一些 • 病人可呈发作性病程,一些人在反复 • 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 • 降,一小部分病人病程为渐进性发展。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 起病 2. 前驱期症状:神经衰弱 Schneider一级症状有:①争论性幻听;② 评论性幻听;③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④ 思维被扩散;⑤思维被撤走;⑥思维阻塞;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必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精神分裂症治疗
的一部分。
(三)心理与社会康复
恢复原有的工作或学习能力,重建 恰当稳定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妄想性障碍
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妄想为突出临床 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 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 突出。
临床表现 逐渐发展为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 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 夸大、疑病等。 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 钟情妄想多见于未婚中年女性。 治疗和预后 抗精神病药可以起到镇静情绪、缓解 妄想的作用。
⑦思维插入;⑧躯体被动体验;⑨情感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体 验及妄想知觉。
(二)鉴别诊断 1.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 心境障碍 3. 神经症
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分为经曲药物与非经典药物两类。主 要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的作用, 按临床特点分为高效价和低效价两类。非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平衡阻滞5-HT与D2 受体,起到治疗作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 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 程。维持治疗对于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具有 肯定的作用。原则上单一用药。
临床表现 逐渐发展为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
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
夸大、疑病等。 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
钟情妄想多见于未婚中年女性。
治疗和预后 抗精神病药可以起到镇静情绪、缓解 妄想的作用。
•第三节 •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 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 妄想 2. 被动体验 3.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
裂)
4. 思维贫乏
(三)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少数 病人有情感倒错。但抑郁与焦虑情 绪。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 障碍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 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 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 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 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 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状态。
流行病学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
2. 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 3. 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
(1)多巴胺(DA)假说:中枢DA功能亢 进。 (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氨酸 功能不足 (3)5-羟色胺(5-HT)假说
4. 子宫内感染与产伤 5. 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 新皮质形成期神经细胞从大脑深部向皮 层迁移过程中出现了紊乱,导致心理整 合功能异常。 6.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 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 疑。
1. 意志减退
2. 紧张综合征
临床分型 1. 偏执型: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 有幻觉(特别是幻听)。情感、意志、 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
2. 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
的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
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3. 青春型: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破裂, 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 4. 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孤僻退 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 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