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学设计——简便计算
凤冈县第二小学冉文敏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P40例2,练习六P22/5-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30+150= +130 374+ +518= +(482+ )
2.计算:875-137-63 983-117-283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课
1.教学课本第21页的例题
观察课本第21页例2左边图
(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
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

这是一个组合问题。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2.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右边图。

第一种:100-48-47
第二种:100-(48+47)
第三种: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

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元,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3.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4.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5.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7题。

这一题提供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

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

结合本题的内容,向学生渗透由于
及时、准确的统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200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现传染病(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科学家们把他成为“非典”)最为严重的一年。

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让带有这种病的人随意流动,可能造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会染上这种病毒,造成全人类的死亡。

因此,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防治、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

6.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题的简便的根据。

三、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