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S空间分析》PPT课件

《GIS空间分析》PPT课件

• 地表单元上地形参数的集合,通常DTM可由DEM 生成。
a
10
数字地面模型DTM
• 数字地面模型由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等 高线插值产生)产生,主要包括:
a
11
(1) 高程分级
• 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划分为若干高程等级, 如用来区分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等
a
12
(2) 平均高程
h
1n nk1h(pk
第五章 GIS空间分析
•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 §2空间数据的查询 • §3空间叠合分析 • §4空间缓冲区分析 • §5空间网络分析 • §6空间统计分析
a
1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1 . 1 空间叠加分析 1 . 2 空间合成叠加 1 . 3 空间统计叠加
2 .空间叠加分析的分类
2 . 1 点与多边形的叠加 2 . 2 线与多边形的叠加 2 . 3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
3.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分析功能
a
4
第四节 空间缓冲区分析
1. 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概念
1 . 1定义
1 . 2组成要素
a
8
1. DEM概述
1 . 1 DTM与DEM的概念 • DEM • DTM 1 . 2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 格网状数据 • 离散数据
a
9
1.1 DTM与DEM的概念 • DTM(Digital Terrain Mode)数字地形
模型;
• 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 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a
19
(9)沟谷密度
• 沟谷密度由单位面积上沟谷线总长度决 定:
D L/ A
a
20
(10)地表辐照度
• 计算辐照度需考虑日照条件(太阳赤纬、高度角、时 角及大气状况)与坡面几何条件的相互关系由下式决
定: E S s S c a i c a t n b s o t c i s s n o S i
• 式中,β大气透过率,与太阳高度和大气状况有关;Sc 为太阳常数;Sa为太阳高度角可由球面三角公式求出; t是时角;a、b为坡面方程系数;θ为坡度。
a
21
1. DTM与DEM的概念
• 数 字 高 程 模 型 DEM (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 字高程模型。
3 . 1 路径分析 3 . 2 定位配置分析
a
6
第六节 空间统计分析
1. 统计图表分析 2. 分布密度与均值 3.主成分分析 4.层次分析 5.系统聚类分析 6.判别分析
a
7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
• 式中n的计算单元内栅格个数; • h(Pk)为第k点的高程。
a
13
(3)相对高程
• 设参考高程为hm,则各栅格点上相对高 程为:

•h p kh p k hm k=1,…,N
a
14
(4) 极值高程和高差

hmax MAXhpk hmax MINhpk
h hmax hmin
a
15
2. 三种分析模型
2 . 1 线性模型
2 . 2 二次模型
2 . 3 指数模型
Hale Waihona Puke 3.空间缓冲区的建立3 . 1 建立
3 . 2 注意的问题
a
5
第五节 空间网络分析
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1 . 1定义
1 . 2组成要素
2. 空间网络的类型和构成
2 . 1 类型 2 . 2 构成
3.空间网络分析的方法
• 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通常用矩阵表示; • 广义的DEM可包括等高线,三角网等。狭义
的DEM则特指由地表矩阵单元构成的高程矩 阵。
a
22
1. DEM概述
1 . 1 DTM与DEM的概念 • DEM • DTM 1 . 2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 格网状数据 • 离散数据
a
23
1.2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 按22.5度的方位角间隔由正北顺时针划分 为16个方位,每级取值范围为11.25度。
a
17
(7)地表粗糙度
• 反映某一面积单元内地势伏变化的复杂 程度,是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
RA 实 /A 坡 nse R ic A i/ nA i
i 1
i 1
a
18
(8)坡面形态
• 根据相邻网格点上的坡度和坡向之间的 逻辑关系,可以判断坡形的凹凸变化情 况,确定沟谷线、山脊和鞍部的位置, 划分流域范围。
格网状数据:把DEM覆盖区划分为规则格网,每个 格网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用相应矩阵元素的行列 号来实现网格点的二维空间定位,第三维为特征 值,可以是高程和属性。网格大小代表数据精度。
a
24
1 . 2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 离散数据:DEM平面二维地理空间定位由不规则 分布的离散样点平面坐标实现,第三维仍为高程 和属性特征值。
(5)坡度
• 切面方程:
Z x ,y a b x z y
• 坡度为该平面法线与水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a a sr e a 2 c b c 2 1
• 将计算结果划分为91级(0-90),为代表水平面的情 况。
a
16
(6)坡向
• 坡向为上述拟合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 投影的方位角:
aarb c/a tg
系 3)由于地形变化大,各种算法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4)由于地形在地性线(山脊、山谷、断崖)上发生转
a
25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a
26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2.1网格化插值计算 2.2网格尺寸的确定 2.3 空间插值的方法
a
27
2.1网格化插值计算
• 建立高精度DEM的共识: 1)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的获取(密度与分布) 2)一般情况下,DEM精度与原始数据密度呈线性关
a
2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1. 空间数据的查询定义与分类
1 . 1定义
1 . 2分类
2. 空间数据查询方法
2 . 1基于SQL扩充的空间查询方法
2 . 2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
2 . 3基于自然语言的查询方法
2 . 4超文本查询方法
3. 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
a
3
第三节 空间叠加(叠合)分析
1. 空间叠加分析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