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讲话稿的几个小窍门
一般来说, 写文章的基本要求是立意准确, 结构清晰, 若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语言流畅、用词精当、风格鲜明就是锦上添花了。
在各类文章写作中, 公文写作的要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不但需要笔耕不辍, 还要不断磨炼写作者的心性,
写稿人既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练笔、又需要虚心接受反方面的声音。
在各类公文中, 讲话稿的写作难度和对写作者的压力都是比较大的, 因为讲话稿的供给对象一般是领导, 而且写作时间方面要求往往也比较严格, 需要写作者不但要充分领会领导意图更要全面占有事实材料, 那么写作者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符合讲话者心意的好文章呢?我有几点拙见与您交流。
一、把握主题, 准确立意
接到写作任务后首先就是在明确讲话主题的基础上, 抓紧研究、尽早敲定讲话稿的撰写提纲。
讲话内容是讲话人思想的流露, 施政方式的展示, 除了注重平时积累还要主动与讲话人沟通, 确定讲话要主张什么、倡导什么, 反对什么、清除什么, 写作时候尝试角色换位, 把自己摆在讲话人的位置, 思路豁然开朗。
二、了解主体, 彰显风格
讲话人的职务、地位、身份、角色和语言风格和工作思路乃至工作经历、性格特点, 了解的越多越充分越好, 了解多了遣词用句才能更好的和讲话人契合。
所以动笔之前就必须搞清讲话到底由谁来讲, 同样的讲话主题, 不同级别、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领导干部来讲侧重点是不同的。
如果是单位正职讲, 切入主题的角度、展开主题的幅度、开掘主题的深度, 应该是广泛的、深刻的, 甚至是有批判色彩的,可以带有一点决定性、权威性、强制性的感觉;单位副职讲则应是有所侧重的,
以建议、探讨的角度说话, 风格相对柔和;分管领导可以相对具体、详细、汇报交流的色彩浓一些;其他领导讲则可以概括一些、笼统一些、模糊一些。
一定要找机会精准了解讲话人对所讲事项持有的基本判断、主要主张、根本意见, 这样才能准确站在贴近和符合讲话者身份的角度思考问题, 否则非常容易事倍功半, 在立场准确的基础上兼顾将要发表讲话人自身的经历背景、思维特点、语言风格、喜好偏好文章就一步步趋于完美。
比如有的讲话人喜欢采取“对仗”“排比”句式, 有的喜欢引用“典故”, 有的注重条理和层次, 就像“下面我就讲三点问题:
第一点问题是…”类似的语言习惯, 一定要及时捕捉并遵从, 如果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习惯闭门造车的写, 写出的讲话稿不对讲话人口味, 讲话人一定会让你回去好好修改, 在规定时间完不成, 就要严重影响工作进程甚至个人进步了。
三、关注场合, 区分范围
要区分讲话的场合和环境, 是重要场合讲还是到普通场合讲, 重要场合讲应格外注重态度严肃、用词规范性、实事求是, 把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放在首要位置。
到普通场合讲则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 “因地制宜”是落笔的一项基本原则。
要区分讲话的受众范围, 在小范围内讲可以不讳言深层次矛盾, 谈及一些不宜公开的事情, 言及一些尚未思考成熟的观点, 或者有比较明显的针对性,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不遮遮掩掩, 不必有所保留、有不顾虑、不隐讳;在大范围内讲则要把握正面积极的方向, 坚持正面倡导, 更好地去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和正能量, 更有力地鼓舞听众的情绪。
四、注意时机, 分清对象
就是要关注发表讲话的时间, 关注时间节点处于讲话涉及事项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然后根据不同时机决定采取适当、恰当、妥当地调整和改变讲话的重点。
例如在工作任务尚未展开之前去讲, 就要把重点放在思想动员、加油鼓劲、方向指引上。
在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之后讲, 就要把重点放在总结、祝贺、下一步展望上, 做到先后有别。
关注讲话时机还要了解正逢其时讲还是错过峰值讲, 正逢其时讲, 就要针对参与重要工作、重大任务、重要事项的人员思想和心理特点, 在思想存在困惑时做好解疑明义工作, 错过峰值讲, 则要研究原本不必要去讲但又必须去讲的情况下如何掌握讲话的技巧。
要了解迎着听众的期待讲还是面对听众的抵触讲, 迎着期待讲只需更好地回应听众感兴趣的主题, 扬帆出海、加油助威, 着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和信心。
分清对象就是要分辨讲给领导干部听还是讲给普通群众听, 讲给领导干部听,通常需要围绕领导的关注点、关切点展开, 更多地站在领导层次、领导水平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讲给普通群众听, 需要围绕基层群众的关心点、期盼点展开, 更多地站在讲清权利与义务、使命与担当的角度指出和点明问题。
面对抵触讲则
要更多地做好听众情感和心理的抚慰工作, 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改善听众的情绪和态度。
了解和把握这些不同的情况, 撰写讲话稿时就能积极争取主动、有效化解被动, 直至创造最佳时机, 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书写的讲话稿原稿要好好保存, 最终定稿被采用后要仔细比对, 看看成功之处在哪里, 败笔体现在什么地方, 是否有措辞不够严谨, 表述不够准确的地方, 犯过的错误争取不要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