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力学---第8章 工程岩体分级

岩石力学---第8章 工程岩体分级


§7-2 岩石分级
1. 普氏分级法
以岩石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作为分类依据,根据普氏坚
固性系数 f 将岩石分为十级。 f 值越大,岩体越稳定。
Rc f 10 式中:Rc——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
f ≥20 为1级,最坚固; f ≤0.3为第10级,最软弱。
优点:形式简单,使用方便。
缺点:未考虑岩体的完整性、岩体结构特征对稳定性影响, 故不能准确评价岩体的稳定性。
§7-3 工程岩体分级
1. 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龟裂系数)分级
Kv (
V pm V pr
)
2
式中:Vpm、Vpr—岩体、岩石弹性纵波速度(m/s)。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完整程 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2. 按岩芯质量指标(RQD)分级 蒂尔(Deer,1964)提出根据钻探时岩芯完好程度来判断岩体 的质量,对岩体分类。
RQD Jn Jr Ja Jw SRF
为岩体的完整性;
表示结构面的形态、充填物特征及次生变化程度; 表示水与其他应力存在时对岩体质量的影响。
(1)节理组数影响(Jn)
(2)节理粗糙度影响(Jr)
(3)节理蚀变程度影响(Ja)
(4)裂隙水影响(Jw)
根据Q值,可将岩体分为9类,如图:
地下开挖当量直径:
(4)节理条件(R4)
(5)地下水(R5) (6)节理方向对工程的影响的修正参数(R6) 即:
RMR R1 R2 R3 R4 R5 R6
(1)对应岩石强度的岩体评分值R1 点荷载指标 (Mpa) >10 4~8 2~4 1~2 不采用 不采用 不采用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Rc(Mpa) >250 100~250 50~100 25 ~ 50 5 ~ 25 1~5 <1 评分值 15 12 7 4 2 1 0
H
>500
中等强度 50~100 低强度 极低强度 25~50 1~25
中等模 200~50 0 量比
低模量 比 <200
3.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分类 我国工程界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将岩体分为四类: 类别 Ⅰ Ⅱ Ⅲ Ⅳ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σc(Mpa) 250~160 160~100 100~40 <40 坚固性 特坚固 坚固 次坚固 软岩
4.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分类
分类指标: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cw)
类别 亚类
极硬岩石
饱和单轴抗压强 度(MPa)
>60
代表性岩石
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玄 武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石英岩、 大理岩、硅质砾岩等
硬质 岩石
次硬岩石
次软岩石 极软岩石
30~60
5~30 <5
软质 岩石
粘土岩、页岩、千枚岩、绿泥石片 岩、云母片岩等
2. Deere &Miller 双指标分类
分级指标:岩块抗压强度(c)、模量比 (Et/c)
类别 岩块分类 σc(MPa) A B C D E 极高强度 高强度 >200 岩石类型举例 类别 石英岩、辉长岩、 玄武岩 100~20 大理岩、花岗岩、 0 片麻岩 砂岩、板岩 煤、粉砂岩、片 岩 白垩、盐岩 M L Et/σc分 类 高模量 比 Et/σc
工程岩体分级:对工程岩体依据一定的特征指标进行 归类分级。
工程岩体分类的参考影响因素
1. 岩石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岩石的强度和变形性质方面。
2. 岩体的完整性。岩体完整性取决于不连续面的组数和密度。
可用结构面频率(裂隙度)、间距、岩心采取率、岩石质量指标 RQD以及完整性系数作为定量指标进行描述。这些定量指标是 表征岩体工程性质的重要参数。 3. 结构面条件。包括结构面产状、粗糙度和充填情况。岩体的
(4)对于节理状态的岩体评分值R4 说明 尺寸有限的粗糙的表面、硬岩壁 评分值 25
略粗糙的表面、张开度<1mm,硬岩壁
略粗糙的表面、张开度<1mm,软岩壁 光滑表面;由断层泥充填厚度为1~5mm;张开度 1~5mm ,节理延伸超过数米 由厚度>5mm的断层泥充填的张开节理;张开度 >5mm的节理,延伸超过数米
分级的方法: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把
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
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方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岩体
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
分级、分类 认识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方法就是将事物进行分 类和分级 分类:主要突出的是同一性,是质的定性评价,强调 的是属性特征; 分级:主要突出差异性,是量的界定,强调的是等级 特征;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A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的计算
BQ 90 3 c 250Kv
式中:BQ——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σC——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注意:
当σC > 90Kv+30 时,应以σC=90Kv+30 代入上式计算BQ值;
当Kv > 0.04 σC+0.4时,应以Kv=0.04σC+0.4代入上式计算BQ值;
20
12
6
0
(5)取决于地下水状态的岩体评分值R5
每米隧道的涌水 节理水压力与最 量(L/min) 大主应力的比值 无 <10 10~25 25~125 0 <0.1 0.1~0.2 0.2~0.5
总的状态
完全干燥 潮湿 湿 有中等压力水, 滴水 有严重地下水 问题,流水
评分值
15 10 7 4
>125
要求:
1. 须掌握本章重点难点内容; 2. 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岩体分类方法; 3. 了解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7-1 概述
岩体分级是对影响岩体稳定性和影响工程设计、施工和 维护的各种因素建立一些评价指标,对工程辖区岩体进行评 价,划分出不同的的级别或类别。 分级的目的:通过分类,概括地反映各类工程岩体的质量 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为工程设计、支护衬 砌、建筑物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
式中: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修正系数。
A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 BQ
地下水出水状态
潮湿或点滴出水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 水压≤0.1MPa或单位出 水量≤10L/(min.m)
>450
0
450~351
0.1
350~251
0.2~0.3
B 按BQ值进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基本质 岩体基本质量定性特征 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坚硬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岩体基本质 量指标(BQ) >550 550~451 450~351 350~251 <250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 岩体较完整;较软岩,岩体完整;
<250
0.4~0.6
0.1
0.2~0.3
0.4~0.6
0.7~0.9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 水压>0.1MPa或单位出 水量> 10L/(min.m)
0.2
0.4~0.6
0.7~0.9
1.0
B 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
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性质和分布状态以及其间的充填
物性质。
工程岩体分类的参考影响因素
4. 岩体及结构面的风化程度。风化程度越高,岩体越破 碎,强度越低 。 5. 地下水的影响。渗流,软化,膨胀,崩解,静、动水 压力等。 6. 地应力。地应力难于测定,它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也难 于确定,因此,其影响一般在综合因素中反映。
>0.5
0பைடு நூலகம்
(6)节理方位对RMR的修正值R6 方位对工程的影 响评价 很有利
隧道
0
地基
0
边坡
0
有利
一般 不利 很不利
-2
-5 -10 -12
-2
-7 -15 -25
-5
-25 -50
(7)节理走向与倾角对隧道掘进的影响
节理走向垂直于隧道轴线 顺倾向掘进 逆倾向掘进 节理走向平行于隧道 轴线
倾角 00~200
6. 国标(GB50218-94) BQ分级 (1) 工程岩体分级的基本方法 ◆ 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初步分级 ◆ 根据天然应力、地下水和结构面方位等对BQ进行 修正 ◆ 按修正后的[BQ]进行详细分级 ① 确定岩体基本质量
《标准》认为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决定
岩体的基本质量。岩体基本质量好,则稳定性好; 反之,稳定性差。
l RQD
L
i
100 %
式中:li —所取岩芯中≥10cm长度的岩芯段的长度;
L—钻进岩芯的总程度,m。
RQD(%)
等级 分类
0~25
Ⅰ 很差
25~50
Ⅱ 差
50~75
Ⅲ 较好
75~90
Ⅳ 良好
90~100
Ⅴ 很好
3. 以弹性波速度分类
4. 宾尼奥夫斯基节理岩体地质力学分类( RMR分级系统) 宾尼奥夫斯基( Bieniawski,1976)提出的分类指标 RMR(Rock Mass Rating),由下列6种指标组成: (1)岩块强度(R1) (2)RQD值(R2) (3)节理间距(R3)
坚硬岩,岩体破碎;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 碎;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 较完整~较破碎;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