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ppt课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ppt课件
教师在调控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信息技术功能,实施“软”调控和 “硬”调控:可以利用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实施“硬”个调控;还可以 利用师生互动、情感因素实施“软”调控:为了保证学习者在有限的时 间内高效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进行针对性地干预或 提供相应的一种策略(如浏览监控策略、筛选过滤策略、及时引导策略 等)。 ▲围绕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一)把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有机组合,以达到最优化 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形式与活动效果并重 (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主导作用不
容忽视 (四)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突出学科的特点 (五)重人机交互的同时,不能忽略情感交流
完整版课件
5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评比细则
评比指标 分值
教学目标 15
目标达程度就是学习目标实现程度。对学习目标达成的评价 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具 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主要是从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培养、信 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 适当采用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要选择那 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这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模式 之前,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
完整版课件
8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评比细则
• 教学行为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平 等的参与机会。在教学内容上,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层 次的学习内容,和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体现结构,提供 符合学习者风格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资 源、教学反馈的分层设计)。 ▲能利用信息技术功能的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注意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科特点,并基于不 同学科其自身的个性及不同的特点进行整合:1.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 为指导。2.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造来进行整合。3.运用“学教并重”的 教学设计方法。4.建设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5.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 构的各学科教学模式。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考虑(一)看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二)看学生有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三)看有没有获得成就 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定位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评价整合课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评比细则
• 教学反思
有及时的反馈和课后的反思
▲ 学科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制定力求清晰、准确,避免使用观念性的、模糊的词语, 以利于学生把握和自我检测。
▲ 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素养目标构成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
技能和信息道德。
完整版课件
7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评比细则
• 教学设计
▲ 教学情景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从能力出发教知识,在培养能力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的实 施过程中,把学科目标细目化,并从一般能力出发联系学科能力, 从标培统养一能起力来的,角有度助来于组 对织 学学 生科 的完整知 评版识 价课件教 。学,并将教学目标和能力目 9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评比细则
• 教学效果 ▲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程度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完整版课件
1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
(一)将信息技术以辅助工具的形式与学科教学融合
当信息技术最初引进课堂教学时,其基本的表现 形式就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教师 利用课件,形象地呈现难以理解的内容,清楚地显示 讲解的结构。
完整版课件
2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
完整版课件
3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 教学(学习)关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学习(教学)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 学习(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 • 学习(教学)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构建的过程; • 学习(教学)成果具有创造性。
完整版课件
4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注意的方面:
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 分体现。
教学反思 10 有及时的反馈和课后反思。
完整版课件
6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评比细则
• 教学目标
▲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制定学科目标不仅仅局限学科目标设定,还要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理
念。在新课程背景下,考虑学科目标还必须注意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 学生的特征及学科特点,注意过程体现与方法的学习与获取;注意学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评比要素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科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设计
25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适当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 25 教学效果 25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融入学科教学系统 的各个要素中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多元化、自主化和协作化的学 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实现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的有 机融合。这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 2.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情境创设工具 3.信息技术作为协商交流的通讯工具 4.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建构的实践工具 5.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效果的评测工具
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 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 择合适媒体,创设教学环境,应该说是整合课的一大优势。在情境的创 设中,教师必须注意使教学情境控制在应有“度”的范围内,使教学情 境与整合课相适宜,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切忌为创设 情境而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