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
讲座课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
讲座对象:全体学生及教师
讲座时间:
2015年
10月14日下午
讲座地点:学校大会议室(通过校园广播到各班)
主讲人:心理咨询师陈子玲
内容:在人的生命周期中,一般把12-15岁称为少年,把15-30岁称为青年。
青少年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在心理上,青少年具有如下特点:精力旺盛,
兴趣广泛,热情努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理想;感情丰富多采,情感奔放,富于热情,好幻想及新奇;但感情易冲动,神经易兴奋,好赌气、争斗;认识
能力迅速提高,突出表现为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增强和提高,尤其是创造性思维
大大发展。
但由于知识经验少,看问题易带片面性,往往把好的东西看成绝对好,坏的看成绝对坏。
少年时期的心理保健十分重要。
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克服和纠正内向、孤僻、固执、多疑、心胸狭窄、急躁、易冲动等不良性格。
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在遭受挫折时(如考试失败、被老师批评等)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正
确面对现实,把挫折心理引导到理智、积极、乐观的状态中,从挫折中解脱出来。
要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往。
在与人交往中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提高
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乐于帮助他人,遇事替别人着想,能与大多数人心理相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
时期,但也是情绪最易起伏波动的时期。
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对他们的智力活动
会造成干扰和冲击,使他们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知识技能的掌握,影响他们
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心理健康对成才
的重要意义,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并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能及时
摆脱负性情绪的干扰,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投入
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建立合理的生活和学习秩序
青少年正处于半独立的就学阶段,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过度的疲劳、紧张,长时间高度兴奋及刺激都可能造成神经、心理功能失调。
据媒体多方报道现在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学校应积极配合帮助青少年建立合理的生活学习秩序,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健康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掌握好生活节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善于休息,这样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和成长。
第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时期的友谊是深刻而持久的,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能使自己拥有博大胸怀,增强生活、学习、工作的能力和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主要体现在关怀、惦念、安慰、鼓励、帮助、支持、理解等多方面,一个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生活在群体之外的人,是不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第三、保持愉快的情绪
青少年感情丰富而冲动,就更应学会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宁,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
青少年要学会宣泄情绪,既不要压抑,也不要放纵;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排遣,忧
郁的时候,可以找朋友或亲人倾诉,在倾诉过程中,可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四、正确地面对挫折
青少年要想成为卓越的人才,应当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善于灵活应变和转移情绪,增强挫折耐受力。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充满挑战、充满风险、也充满机会,各种主客观因素都可能给青少年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应做到正确对待和战胜挫折。
第五、社会杜渐,家庭防微
青少年期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在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中,一般是兴奋强于抑制,以至于在不顺心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
苦闷时敢于发泄、不满时敢于直言、压抑时敢于反抗。
这正是起到维
持正常心理水平的作用。
家庭的溺爱和骄纵会形成孩子“自我中心”
、霸道、专
横等性格特点,简单粗暴,动辄体罚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他们富于反
抗与攻击性。
因此家庭应当充满爱但不溺爱,家庭教育应当努力营造平等、和
谐、信任的气氛。
学校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尊师爱生、团结互
助的健康环境,使之帮助学生在抵制社会不良影响中产生良好的“温室效应”。
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对男女青少年在心理、情绪、行
为上有较大影响。
学校和家庭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性生理知识教育与指导,
帮助他们摆脱种种不健全的心理,稳定地渡过青春期。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时代前进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
21世纪的呼唤,也是新世纪人才的通行证。
愿青少年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过好生命的每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