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A.苏霍姆林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克鲁普斯卡娅答案:D(3)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教育论》C.《教育漫活》D.《爱弥儿》答案:A(4)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B(5)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A(6)近代最早一部系统沦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漫活》33.《大教学沦》34.《爱弥儿》D.《教育论》答案:B(7)《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A.斯宾塞B.根舍因C.赫尔巴特D.布鲁纳答案:D(8)《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A.克鲁普斯卡娅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赞科夫答案:B(9)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B.《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答案:D(10)在西方,占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A.《理想国》C.《论演说家的教育》C.《大教学论》D.《教育论》答案:B(1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于1930年出版的()A.《普通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C.《教育学》D.《教育原理》答案:B(12)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家庭教育答案:D(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于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答案:A二、辨析题:13~14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4)教育规律足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错误。
此说法不全面。
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问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15)教育学等同与二教育方针政策。
答案:错误。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答案:教育科学已形成一个包含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一特定的具体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17)学习教育学有哪些意义?答案:(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B.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C.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18)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案:(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产生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四、论述题:18小题。
15分。
(19)举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答案:(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①教学任务。
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②教学内容。
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不同,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③学习的年龄特征。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水平等年龄特征。
(2)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①综合性。
要求教学方法本身不仅能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且应有利于能力和品德发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灵活性。
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不拘泥于书本教条。
③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把握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19~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人的心理包括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答案:C(21)人的个性心理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B.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答案:D(22)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志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答案:C(23)下列哪一选项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望梅止渴D.B尝梅生津答案:(24)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反映形式是()A.反映B.感应性C.感受性D.知觉答案:B(25)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语言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答案:C(26)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A.眨眼反射B.吮吸反射C.防御反射D.信号反射答案:D(27)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答案:A(28)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答案:B(29)“谈虎色变”属于哪类反射活动()A.无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3)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答案:C(30)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A.无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31)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A.定势A.变式B.问题解决D.原型启发答案:D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答案: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答案: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七、简答题:33~35小题。
每小题8分,共24分。
B.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动力(或称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C.简述心理学科的任务。
答案: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掌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并为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依据。
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
D.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答案: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在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借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1)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
(2)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
(3)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
(4)第二信号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E.举例说明注意种类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案:(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应有利于注意集中,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2.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过难过易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教学速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