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报告【可编辑版】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报告【可编辑版】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报告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报告
自201x年来,xx县委、县政府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目的,结合本县具体实际,全面启动了xx县五小水利三年大会战。

截止目前,全县已圆满完成了五小水利规划建设任务,顺利取得了大会战的胜利。

通过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新建、扩建、清淤、加固和改造,有效地改善了水利设施薄弱现状,切实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省水利厅着力推介了xx的经验和做法,张硕辅副省长多次在水利工作会议上表扬了xx。

一、工程建设背景
xx县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的稳定和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境内仅有四处中型水库灌区,且大部分水利设施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已多处出现淤塞、渗漏、老化等不安全隐患。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尤其遇上干旱年份,原有的山塘、渠道、水池等基本发挥不了作用,更无法保证农田的抗旱保收,农民的基本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面对严峻的水利形势,结合201x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五小水利三年大会战。

二、工程建设成果
三年以来,全县共完成总投资
16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6600万元,撬动民间资金80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7000万元。

共兴建水利工程1721处,涉及全县20个乡镇341个村,工程受益人口2
4.6万人。

新修、防渗、清淤扩容山塘1045口;新建和改造小型引水堰89座;改造电力提灌站82处1394k;改造渠道427条
170.8km;新建及改造渠系建筑物78处;新增蓄引水2240.8万方,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
8.76万亩;增加灌溉面积0.64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
3.3万亩,年增加农业生产能力值可达到468
6.3万元,受益农民人均年增收190.5元。

三、工程效益
五小水利设施的兴建,大大提升了xx水利基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尤其面对201x年的特大干旱,五小水利工程有力地凸显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先建后补,夯实了水利基础。

坚持农民、政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活,拓宽了水利融资的渠道,夯实了水利事业发展基础。

一是农民投入激增。

农民对于水利投资和水利建设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自建自管。

二是政府投入机制化。

县财政每年预算201X 万元,用作五小水利工程的专项奖补资金。

挖潜增效,激活了水经济。

一是带动山塘水库下游的土地增值。

将山塘、水库周围的山岭、荒坡变成良田、良土,激活了土地市场要素,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发展以水为中心的生态效益型养殖模式。

如马江镇末头村村民曾广投资35万元买下了邻村上垅水库20年经营权,发展猪、鸭、鱼、珍珠等综合养殖,年可获利12万元。

创新机制,促进了社会稳定。

过去修建水库山塘,干部怕收钱,群众怕集资,特别是到用水关键时期或碰上干旱季节,村民因为水价问题与干部产生隔阂,村民之间为了争水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导致了干群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现今,通过转让水库山塘的经营权以及提供水库山塘建设用地,农民就可获得无偿灌溉的权利和稳定用水的保障,有效缓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确保了社会稳定。

四、主要经验与做法
为了建好水源工程,疏通好田间毛细血管,搞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重奏好了以下五部曲。

强化组织,配好一套班子。

成立了县级和乡镇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全县整体大会战的指挥调度和各乡镇建设的督导落实。

按照搞好大会战就是抓农业增收的原则,为大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严格规范,落实两大监管。

一是强化资金监管。

对五小水利资金计划、使用、拨付实行规范管理。

二是强化工程监管。

按照水利局督查指导乡镇做好设计规划、乡镇和水利站做好施工现场监督、农民用水户协会做好建后管护的三步走模式,强化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

注重高效,加大三方投入。

一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

将五小水利工程纳入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二是加大社会资金投入。

采取以奖代补、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的方式鼓励群众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三是加大部门整合投入。

全面整合各部门的涉水涉农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扩大规模,推行四换模式。

一是以投资权换经营权,吸引个人投资。

二是以土地使用权换无偿灌溉权,确保农田旱涝保收。

三是以奖励资金换群众集资,拓宽融资渠道。

四是以资产经营权换村组防汛责任,促进防汛保安。

科学发展,坚持五项原则。

一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注重民生工程。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围绕中心发展。

三是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努力提高生产力。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五是坚持规范程序原则,严格执行施工管理规章制度。

五、问题与困惑
公益性水利变相经营。

部分企业以兴建五小水利为名义,将建成后的水利设施用于生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性项目。

不仅挤占了五小
水利工程有限的建设资金和指标,更不利于项目未覆盖地区的农业发展。

奖补标准不平衡。

由于全县各乡镇地域差别较大,造成各地施工难度不同、原材料的交通运输费用不同等。

如秩堂镇、界首镇、桃坑镇等偏僻乡镇的项目造价成本要高于云阳、平水、下东、洣江等乡镇。

而在评估工程建设奖补资金时,均按相同的补助标准执行,造成一些项目投资者相对吃了亏,一些占了便宜。

工程建设不到位。

一是建设质量不高。

由于五小水利是自建自管+县财政适当奖补模式,且部分施工队伍缺乏专业的施工能力,造成部分工程质量不高,变相套取财政资金。

二是计划外项目多而不合理。

因为县财政给予适当的奖补,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出现了较多的非计划、未规划的打招呼项目。

在这些项目建设完成后,也同等予以了验收,从而降低了全县五小水利建设的整体质量。

项目分配不合理。

由于每年用于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奖补资金有限,为获得工程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更加注重项目分配的合理性,把建设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水利事业发展的刀刃上。

然而,我县仍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是项目地域分配不合理。

由于暂未设立相关的项目申请标准,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上报。

虽然有利于扩展水利建设的立项范围,但不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奖补资金,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村组建设能力的差异性,不能有效做到按轻重缓急实施。

二是具体项目资金分配上不合理。

如八团沛江防洪堤的投入金额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不利于实现五小水利小、广、全的建设宗旨。

六、建议与对策
进一步明确五小水利建设的工程属性。

明确并落实好民生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服务性,避免出现公益水利变相经营的现象。

如发现此类现象,严禁项目参与验收,奖补。

建立一套科学的奖补标准。

奖补标准需注重合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

尤其在评估工程造价时,需充分考虑地域性、原材料价格及运输费的差异性。

建立健全五小水利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

如对施工单位提出明确的施工资质和培训要求,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严格把关工程质量,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对项目申请、变更或取消实行书面申请制,需提前上报各所在乡镇、水利局和五小水利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对计划外项目不予验收、奖补。

项目分配上要更加注重公平与合理。

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规划。

一是项目分配偏重偏远地区,多帮助、支持偏远村组的水利发展;二是科学分配项目资金,实行比例制,按年度分批加大重点投入,真正疏通田间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新一轮五小水利三年大会战。

通过五小水利三年大会战,xx县在全湖南省都引起了较大影响。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组织
专业班子到xx进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调研。

从xx实地来看,各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民众水利建设积极性高涨,但当前全县水利建设任务依然较重,五小水利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为此,建议从201X年开始再次掀起新一轮五小水利三年大会战。

相关主题